信札趣談·張伯駒
《張伯駒》:張伯駒(1897-1982),字叢碧,號好好先生、游春主人,室名平復堂,河南項城人。鎮芳之子。早年畢業于天津新學書院。曾入軍界任職,后入金融界,任上海鹽業銀行常務董事,又任華北文法學院教授、故宮博物院專員。1949年后,任燕京大學藝術系導師、北京書法研究社副主席、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北京棋藝社理事、北京古琴會理事、北京市政協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工詩詞,嗜京劇,喜收藏,擅書畫。與張學良、袁克文、溥侗并稱為四公子。上世紀50年代時,將個人收藏的《平復帖》《游春圖》等珍貴文物獻給國家。
“海棠時節仍可去津” ——致張牧石書信
吾師張牧石先生是張伯駒先生故友。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張伯駒先生幾乎在每年海棠盛開時節都來天津觀賞海棠,且在牧石先生家小住一段。在這些年中,兩人不斷有書信往還。這是張伯駒寫給張牧石書信中之一件。信的全文是: “牧石詞家: 接香港來信,香港大學約去講學及書畫展覽,在九月間; 海棠時節仍可去津。《戲劇家辭典》 須寫出生年月,如不記憶,可寫現年多少歲,但丁至云小傳至今并未收到,希更寄。即頌春祺。碧拜。二、二十三日。” 鈐“伯駒” 朱文印。
張伯駒像
此信透露出三個信息。其一,香港約張伯駒先生講學并辦展覽,說明當時由于政治氣候的原因,對張老尚不十分重視的情況下,香港人對先生已是十分仰慕。張牧石先生曾對筆者說,那時彩電特別稀少,一次香港朋友給張老送來彩電。張老表情淡漠,并無驚喜之色,亦可看出先生的淡泊。其二,講到來津看海棠之事。先生來津多在春季,當海棠花怒放時,津門詩人詞家張牧石、寇夢碧、陳機峰諸先生陪同張伯駒一道到寧園、人民公園等園林踏春填詞,唱和吟詠,數年中張老在天津留下多首典雅含蓄、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其三,張老作為戲劇大家、京劇名票,深受戲劇家推崇。每次來津,津門戲劇界人士都請張老說戲,并當場錄音。丁至云等戲劇前輩也親來拜訪,記得她還請張老為她寫過一副嵌名聯。
張牧石先生與張老已有數十年的交往。20世紀60年代初,張老任吉林省博物館副館長期間,曾邀約京、津、滬等地一些相識的老朋友分別撰寫金石、書畫、歷史、軼聞、風俗、游覽、考證、掌故等方面的文言短文,匯為《春游瑣談》,撰者中,張牧石先生乃年紀最輕的一位。因張老來津均住在張牧石先生家中,筆者得以與張老相識,亦有幸得到他給我寫的嵌名聯和蘭花扇面。
張伯駒致張牧石書信
上一篇:扇面趣談·張之萬
下一篇:閑章趣談·張伯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