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合肥之旅·八公山·控扼淮穎古戰場
八公山虎踞古都壽春,北面、西面依傍淮水,南面濱臨淝水,為淮河南岸險隘,也是古都壽春的天然屏障,被視為“中州咽喉、江南屏障”,清著名軍事地理學家顧祖禹道其“控扼淮穎,襟南江沱,為南北之要樞”,“南北分疆,兩淮皆戰場也。往來角逐,則利則進,擇險而守,勝負之數,名相當矣”。山中既有峽谷盆地可據守,又有湖泊溪澗可進退,實為淮河中路第一要塞,引發出一次次重大軍事行動,如秦末劉項之爭,劉邦派劉賈、英布占壽春,據八公山,斷卻項羽退路,逼項羽走東路而兵潰垓下,最后演出“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的慘劇。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東晉太元八年(383)東晉與前秦之間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 風聲鶴唳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產生了眾多至今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圍棋賭墅”。
“淝水之戰”發動者前秦苻堅,357年登前秦帝座,任用有“王佐之才”的王猛做宰相,加強中央集權,實施一些恢復、發展生產的措施,出現了“關隴清晏、百姓豐樂”、“田疇修辟、帑藏豐盈”的盛世景象。但王猛死后,他變得不可一世,不顧眾臣勸誡,武斷地說道:“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于383年8月正式下令大舉伐晉。前秦動用兵力九十七萬人,水陸并進。此時東晉在宰相謝安治理下,剛恢復生機,但國力還不夠強大。秦軍南下的消息使謝安侄兒、京口(今鎮江)太守謝玄很是震驚、恐懼。謝安卻處之泰然,仍帶了謝玄與眾親友游山玩水,飲酒下棋。一天,圍棋技藝一向不如謝玄的謝安以別墅作賭與謝玄對奕,結果謝玄因心理負擔過重而告輸,這即是“圍棋賭墅”的來歷。諸般行跡其實不過是謝安用來安定人心的手段而已。該夜,謝安派其弟尚書左仆射謝石為都督,謝玄為前鋒,率眾八萬,抵御秦兵,兩軍在八公山下展開決戰。11月,晉軍夜襲洛澗(即淮南洛河鎮),秦軍不備,抵御不及。晉軍趁機乘勝追擊,兵鋒直指壽陽,緊逼城外淝水列陣。苻堅與其弟苻融忙登上壽陽城,見晉軍“部陣嚴整”,疑八公山上草木,皆是晉軍。謝玄用激將法讓秦軍稍向后退,以便在淝水之岸讓出一片戰場用于兩軍決戰。誰知苻融后退命令一下,秦軍十萬大軍不戰自潰,紛紛“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以為是晉軍追到,一路上“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什七八”,百萬大軍,最后只剩下十余萬殘軍。苻堅也身中流矢,回到長安不久就國滅身亡。
“梳妝臺”旁 金刀紅馬
壽唐關位于八公山石山口,在三峰山東2里。該關由青磚砌成,高2丈有余,寬可通行車馬,是955至957年后周與南唐“壽春包圍戰”留下的遺跡。五代殘唐時,南唐元帥李景達據兵壽州,在八公山南塘四周山頭設置十八座連珠塞,與后周軍隊作戰。當周世宗“親征壽州,領軍前至”后,即在名山口筑起壽唐關與唐兵十八塞抗衡。其關前為險坡陡道,兩側青山峭壁處,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壽唐關俗稱“梳妝臺”,這與巾幗英雄劉金定有關。據《蒙城縣志》和有關史料記載,劉金定是五代后期宋初人,多才多藝,通曉經史兵法。五代戰爭歲月中,十七歲的劉金定毅然率眾在雙鎖山立寨鑄刀,保護家鄉,幾次擊敗竄入渦河、蒙城一帶搶劫的水盜、土匪和入侵的南唐官兵,威震渦淮,兩岸百姓得以平安度日。北宋乾德年間,趙匡胤南下討伐南唐,被南唐軍困于八公山,形勢險惡。趙匡胤手下年輕將領、蒙城人高瓊(字君保),冒死殺出重圍,回京城汴梁(今開封市)搬救兵,途經雙鎖山遇到劉金定,二人相互鐘情,結為夫妻,一同前往八公山救駕。在淮南突圍中,高君保病倒,劉金定率雙鎖山五個精兵,渡過淮河,智取壽唐關。第二日,南唐兵包圍壽唐關,劉金定神態自若地在關上梳妝打扮,然后催馬舞刀殺入敵陣,大敗南唐軍,將南唐主將于洪堵在八公山與淮河之間狹長的峽谷獨籠沖中,用火攻大破殘敵,后人因稱壽唐關為“梳妝臺”。有一首歌謠唱道:“雙鎖山上飛彩鳳,金刀紅馬劉金定。力殺四門破南唐,護鄉保國傳美名。”
從渦河到八公山一帶,現尚有許多遺址與劉金定有關,比如:雙鎖山的劉金定飲馬泉、紅城練兵場、渦河北的劉金定拉馬溝、八公山獨籠沖等等。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蠡湖·掛帆湖上水聞笛野漁家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北海·文化遺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