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沙皇”的由來
一、“皇帝”一詞的由來
把君主稱為“皇帝”,是我國的“專利”,它始于秦始皇。在秦始皇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者單稱“皇”或“帝”。
秦王統一天下以后,自信這是亙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變“王”的稱號,“無以稱成功,傳后世”。于是,他讓李斯等人議改稱號。李斯等人和眾博士商議后上奏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和地皇,所以可以改稱“秦王”為“秦皇”。
秦王反復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取“帝”號,稱為“皇帝”。并自號“始皇帝”。從此,“皇帝”的稱號便為歷代君主所沿用。
二、“沙皇”一詞的由來
1547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舉行宏大的加冕儀式,自稱“沙皇”。從此,沙皇就成為俄國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
“沙”是由拉丁文“愷撒”一詞翻譯而來的,“沙皇”就是“愷撒大帝”的意思。可見,當時的俄國統治者已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了。
的確,在12世紀時,莫斯科公國還不過是一個第聶伯河與伏爾加河流域內的狹小城邦,然而,到了14世紀,在其王公取得“全俄羅斯大公”的稱號以后,莫斯科公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得到了迅速發展。15世紀下半葉,莫斯科公國的大公伊凡三世開始擴張,他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首先征服了流域內的所有小公國,然后又擺脫了蒙古欽察汗國的統治,最終建立起了統一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
因為伊凡三世的妻子巴列奧羅格是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所以在1453年帝國滅亡后,伊凡三世便自封為繼承人,妄圖建立一個輝煌的“第三羅馬帝國”,同時,以“沙皇”自稱。可惜,他沒有等到正式加冕就死去了,最后,還是由伊凡四世完成了他的遺愿。
1721年,彼得一世改稱“皇帝”,不過人們仍舊習慣地稱為沙皇。直到十月革命勝利以后,“沙皇”這個稱謂才從俄國的土地上徹底消失。
上一篇:“父”與“島”字的趣事
下一篇:“福”字倒貼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