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支持雍正的十三阿哥
雍正即位后在打擊政敵的同時,加緊培植發展自己的勢力,最好是在兄弟輩中找幾個對自己真心實意的阿哥。無奈徒生凄涼,二十多個兄弟大多是雍正的政敵,只有十三阿哥胤祥相交最厚。
愛新覺羅?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實為22子),滿洲正藍旗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自三十七年(1698)七月,十三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皇父去盛京謁陵之后,直到四十七年九月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十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必定會帶著胤祥。就此便能夠看出康熙帝對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且詩、文、書、畫俱佳。但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祥不知因何緣故受到牽連,失寵于康熙,終康熙之世,便再沒有重用他,也沒有受封。
弟兄間,胤祥惟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密。在爭奪即位的生死搏斗中,胤祥始終堅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禎這邊。胤禛繼位,即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大政務。胤祥日理萬機,處理了許多繁重艱巨的政務。
為犒賞胤祥的忠心和勤政,雍正依照先皇康熙帝時兄弟分封各賜錢糧的成例賜給胤祥。雍正帝還重用胤祥的部署,把他們發展為親信勢力。雍正三年二月,為了表彰胤祥對皇上的忠誠和處理國家事務中的突出貢獻,雍正帝加封胤祥的一個兒子為郡王,任他隨意指定。胤祥辭謝再三,最終沒有接受這份隆恩。雍正帝執意要垂恩于胤祥,于是變換方式,于同年八月將他俸銀增加萬兩。雍正四年七月,雍正帝親筆揮寫“忠敬誠直謹慎廉明”八個大字,命人制成匾額,賜給和碩怡親王胤祥,還贊譽他“公而忘私,視國如家”;當年十月,雍正帝下旨再給他本已非常顯赫的儀仗增加一倍,給予極高評價和榮耀。
胤祥在雍正年間作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種種表現,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外,還頗有辦事才力,善于協調人際關系,是一難得人材。這也應該是當初胤祥備受康熙帝青睞的主要原因所在。
上一篇:圓明園為何淪為廢墟一片-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外語學的正式設立-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