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為何淪為廢墟一片
圓明園是清朝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9),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園組成,建筑面積有十六萬平方米。自清雍正以來,圓明園歷經五代皇帝、前后一百五十年的建造,才成為舉世矚目的“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大火三晝夜不熄。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了洗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土匪掠奪剩余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就連那些守園子地太監們也在趁火打劫。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又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沒于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于是他們拿起了掃帚和簸箕,園中道路上揚起了沙塵一片,守園的太監官兵把他們叫做“篩土賊”,還到處流傳著這樣的話,“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圓明園被焚毀劫掠之后,裝飾和藏品被洗劫一空,大部分中式磚木結構殿宇屋舍也都坍塌了,但是園中的西洋磚石結構的建筑大多都還在,從1860年以后外國人拍攝的圓明園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少園中完好的西洋石雕建筑,這些照片反映的園中景象是1860年到1900年之前的。
圓明園遭到第二次持續性的大洗劫是在1900年之后。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駐守圓明園的軍隊潰敗,太監們也都逃跑了,于是便逐漸釀成了公然拆毀建筑、砍伐樹木的局面。據宣統時清宮檔案記載,每天裝運出園的石材木料就有二三十車之多,更有甚者是在園中開辦炭廠,將不值得運走的木料和樹木燒成木炭出售。此外,更迭的軍閥們也把圓明園當成了建筑材料廠,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很多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十余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
事實上,當時圓明園被拆賣的情況要遠遠糟糕于檔案中的記載。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墻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但凡可以作為建筑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墻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二十多年。至此,圓明園建筑、林木、磚石全部蕩然無存了,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經開始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筑屋了,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一百五十余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面目全非。
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于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
在銘記外國侵略者帶給我們的歷史傷痛的同時,圓明園被焚燒后近百年的持續性毀滅也是值得后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上一篇:嘉慶帝猝死原因-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堅決支持雍正的十三阿哥-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