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密折制度
清代臣對君的報告沿襲前明制度,用題本和奏本兩種形式。題本是一種非常正式的報告,手續繁復,又很容易泄密。奏本手續相對來說簡單很多,但也要做公文旅行,沒有絲毫的機密可言。密折的關鍵所在便是這個“密”字,由皇上親拆親行,任何第三者都沒有權利拆看,保密性相當強。密折制度實際上就是告密制度。本來告密這種事許多人都以之為恥,但在雍正帝麾下互相告密卻是官員們本職工作的一部分。
雍正帝剛剛即位,便下了一道諭旨收繳前朝密折,密折逐步形成為了一種固定的文書制度。在雍正帝欽定的規章里,從繕折、裝匣、傳遞、批閱、發回本人,再繳進宮中,都有一定的程序,是絕對不能亂來的。按照密折的內容,分別規定用素紙、黃紙、黃綾面紙、白綾面紙繕寫,并且有統一規格的封套。密折必須由本人親筆書寫,加以封套、固封,裝入特制的折匣中,鎖上宮廷鎖匠特制的銅鎖,派專人送達。
給皇帝上密折不僅僅是一種特權,也更是一種榮譽。史料載,康熙年間密奏者只有百余人,而雍正朝卻擴大到了一千一百多人,逐步擴大到各省督撫、藩、臬、提、鎮等。在密折的內容上,較之以前,更為豐富了,上白軍國重務、下至身邊瑣事無所不包。雍正朝的密折不但用來陳事,還用來薦人,最重要的是他們利用它商討政務。臣下可以將拿不準的問題提出來,請皇帝裁奪;皇帝對不了解的或不懂得的問題,可以詢問臣下。雍正朝的許多重大政事,如前述的攤丁入畝政策,就是在雍正與黃炳、李維鈞等疆吏、中央九卿間通過密折反復籌商而最后定下來的。雍正帝授權官員越境奏事,可以越級監視,上下牽制。這種方法使雍正能夠了解更多的情況,也使得為官者人人震懾,不敢輕蹈法網。同時,雍正帝也是很講究官僚體制的,絕對不允許發生下級超越職權的情況。密折被用來討論政事、決定政策,就使宮廷有了新的生命力。
密折制是雍正帝推行專制政治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密折,皇帝可以直接處理庶務,強化其權力,也可以有效控制官員。密折制度牽涉到君臣間的權力分配,是官僚政治的重大改革。雖然奏折制只是一種文書制度,但它的影響卻遠超過了一般的官衙的置廢。
上一篇:雍正帝的皇位是否是篡來的-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雍正朝的御用和尚-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