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書院建筑·信陽文廟
信陽文廟位于信陽市區東方紅大道西段信陽軍分區院內,其現存大成殿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據《汝寧府志》《信陽州志》記載,舊文廟原在城內東北隅,元至正年間(1341—1368)建,后毀于兵燹。明洪武四年(1371)改建于州治東宋代信陽軍故址,即今大成殿所在地。萬歷四十四年(1616)增修,崇禎十四年(1641)毀。清順治、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同治朝和民國年間均有修葺。
清代康乾時期,文廟頗具規模,中軸線上依次有下馬碑、照壁、大成門、狀元坊、金聲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名宦祠、鄉賢祠、大成殿、東西廡、明倫堂、進德齋、修業齋、啟靈祠、學正宅、訓導宅,另有尊經閣、敬一齋、崇圣祠、義路坊、禮門坊、玉振坊、圍墻等建筑物及學塘,素有“壯麗宏敞,甲于中土”之譽。建筑多毀于民國時期,目前僅存清代大成殿。
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18.34m),進深三間(10m),單檐歇山頂,殿內共計有三排十八柱,青石柱礎。檐下置五踩斗栱,但又在柱頭上用斜撐擎檐,極為罕見。梁架為八檁前后廊式。木作工藝水平較高,有南方建筑輕巧、素雅的風格。綠色琉璃瓦屋面中部作黃色琉璃瓦菱形圖案,五彩龍鳳大脊,中部置獅子馱寶瓶脊剎,兩端置大吻,其垂獸、戧獸、仙人、走獸俱全。
該建筑地處南北方建筑工藝技術與風格手法的交匯地帶,兼有南方秀麗典雅、北方渾樸莊重的建筑風格。
大成殿轉角構造(文宣提供)
大成殿前檐(文宣提供)
大成殿(文宣提供)
大成殿山面(文宣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義馬鴻慶寺石窟
下一篇:佛教建筑·修武百家巖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