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攻下南京、杭州后,在江南除廣大人民群眾不屈不撓堅持抗清斗爭外,一些明朝宗室,在故明官吏的擁戴下,也極力想恢復明朝政權。
順治二年 (1645年) 七月,明刑部員外郎錢樂肅 (字希聲),堅持反對投降,積極抗清,把逃到臺州的朱元璋第十代孫魯王朱以海,請到紹興監國,建立了南明的另一個政權。
魯王政權控制了紹興、寧波、溫州、臺州等浙東地區。明浙江總兵方國安和擁有實力的王之仁,一時都歸到魯王政權之下。在當地民眾支援下,魯王政權沿錢塘江設木柵,屢抗清軍的進攻,使清軍有整整一年的時間被隔在錢塘江北岸而不得南進。
但是,魯王政權政治腐敗,軍閥專橫,外戚宦官弄權。這些人把持有限的兵餉財源,對人民橫征暴斂,對義軍則很少支持。宗室內部也不能團結,魯王與在福建建立的隆武政權一心爭奪皇位繼承權,并未把主要精力用于抗清斗爭上。
順治三年 (1646年) 六月,清征南大將軍貝勒博洛在攻下杭州后與魯王隔錢塘對陣。忽然,江沙暴漲,水淺可涉,清兵策馬渡江。方國安盡棄艦船而逃,使清兵順利占領了紹興,方國安投降,魯王逃往臺州,命明兵部尚書張國維防遏清兵。但張國維知勢不可支,作絕命詩三章后,投水而死。魯王在張名振護衛下浮海至舟山、廈門,再走南澳。
上一篇:《高利貸滲入農村》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三藩”割據》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