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泰山之旅·泰山·五岳獨尊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綿亙于泰安、歷城、濟南、長清之間;西俯華北大平原,東眺大海;黃河、泗水、大汶河等諸多水系襟帶四周;總面積46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545米。
天下第一山
泰山巍峨多姿,氣勢雄奇,古跡薈萃,在五岳中號稱東岳。由于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泰山自古以來便被尊為五岳之首,享有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盛名。
泰山的實際高度位居五岳第三位,但因凌駕于遼闊無垠的平原丘陵之上,給人以強烈的突兀感,顯示出擎天捧日之姿、拔地通天之勢,所以古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贊嘆。
泰山以天柱峰為中心,四周山巒層疊蜿蜒,且海拔均在1000米上下,眾峰拱岱,使主峰更為陡峻高曠,也使泰山在總體上構成安穩感、厚重感,因此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壓頂”等等說法,泰山成為雄偉、莊嚴的化身,是崇高品德、堅強意志的象征。
泰山的自然景觀由主峰向外延伸呈放射狀分布。主要景區包括岱廟、岱麓、東路、西路、岱頂、岱陰、神通寺、婁敬洞山、靈巖寺、徂徠山等,有山峰一百五十座,崖嶺一百三十多處,洞穴六十余孔,奇石五十余塊,溪谷一百二十余條,瀑潭五十余處,清泉五十余眼;不同景區或雄、或奇、或險、或秀、或幽、或奧、或曠,風格各異,獨擅形勝,真可謂是一幅壯美的山水畫卷。
泰山又是一座蘊藏極為豐富的博物館。悠久古老的泰山文化異彩紛呈、馳名于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各景區計古樹名木二萬余株,古寺廟二十八處,古遺址一百一十處、碑碣一千多塊、摩崖刻石一千一百余處。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協調融匯,相映生輝,堪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完美結合的典范,因而古人有“山至泰山,天下無山”的贊語。
自然造化 萬民崇拜
泰山所處位置在地質歷史上的太古代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由于造山運動,古泰山逐漸由海槽而升出海面。經過漫長的滄海變桑田的地質構造運動,泰山幾起幾落,終于崛起獨立,傲然展現于人世。因此,雖說泰山最終形成距今不過三千萬年,但泰山雜巖卻已有十五億年的高齡,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之一,正如有人所言:“泰山石有如此高齡,不僅是一種藝術珍品、優質石料,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無價之寶。由它構成的泰山更顯得莊重而偉大,讓人們尊崇和敬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巉巖崢嶸,谷幽壑深,嵯峨峻拔,壁立千仞。尤其是泰山南側,從山麓的泰安城至山巔的玉皇頂,相對高差竟達1392米。陡峭的山崖俯臨寬闊的汶河谷地,使人油然而生峻極于天之感。
泰山本為“大山”、“太山”,因在遙遠的洪荒時代泰山周圍已是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中心之一,山南大汶口文化和東側龍山文化即為明證;而泰山又是該地區最高之山,人們望之刺天入云,氣象非凡,以為是接近天神的最佳階梯;泰山之高大厚重,又使人視為地祗的最合理居處,于是泰山成為先民崇拜之神山;由“太山”繁化為“泰山”,一字之差,卻反映出某種敬仰心理。在古典文獻中,泰山還稱岱山、岱、東岱、岱宗、喬岱等,“岱”含有世代、禪代之意義,因泰山為東岳,依五行學說,東方屬木德,代表一歲之首的春季,主萬物孕育,故《風俗通義》說:“泰山之尊,一曰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岳之長”。漢武帝在泰山建祀廟和神仙道,漢人稱死為“名歸泰山錄”,后人便以為泰山主管天下亡魂,如《博物志》云:“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命之長短”;“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魂”。漢樂府《泰山吟》、《梁父吟》、《蒿里曲》等挽歌均涉及魂歸泰山之事。因此,泰山又以其濃厚的宗教色彩而為大眾所祭拜。
人們在尊崇泰山的同時,還把它當作辟邪祛災的神祗。泰安城鄉的街口村頭,觸目可見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碑碣;全國各地乃至窮鄉僻壤從前也曾風行以此石刻鎮妖祈祥。關于泰山石敢當的來源,民間流傳著許多優美的故事,大致可歸為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石敢當乃一見義勇為的驅妖人,本住泰山腳下,以測字算卦為生。他俠肝義膽,善于降妖,故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紛紛前來邀請,石敢當難以應付,遂教人以泰山石刻“泰山石敢當”來辟邪。此法簡便有效,于是就流行開了。
其二,泰山與石敢當本為兩摯友,后來泰山中舉高升,石敢當卻因家境貧寒而被迫綴學。他先是在家奉養雙親,父母故去后又獨自一人漂泊四方。一日巧遇泰山,被請進府中待為上賓。石敢當不愿給朋友增添麻煩,又不愿違背朋友的盛情,就在泰山因公出差時自殺了。泰山回來后痛苦萬分,也上吊自盡。后人有感于此,遂刻石紀之。
奇幻優美 泱泱大觀
流傳于泰安一帶的有關泰山風物的神話傳說,神奇浪漫,豐富多采。諸多歷史文化名人在泰山留下的奇聞佚事,也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
泰山一帶傳說百工之祖魯班爺經常化作一位白胡子老頭幫助人們。當年泰山頂上修好碧霞祠大殿,有兩座銅碑、兩座玉碑要從山下運上去,碑重山陡,匠人們無計可施。魯班便顯身教匠人依山勢搭架子,把巨碑吊起來移動上了山。岱廟正陽門處矗立著一座2丈多高的石頭牌坊,據說是魯班點化石匠們用堆土筑臺的方法修成的。“有眼不識泰山”這句成語也與魯班有關。原來這里說的“泰山”是泰山腳下一農夫之子,拜魯班為師學習木工,由于喜歡別出心裁而被魯班趕走了。一年后魯班為造云梯到泰山買柏木,在市場上看到一種精湛巧妙的竹制家俱,一打聽,知是當年被自己趕走的徒弟泰山所造,自愧弗如,慨然而嘆:“吾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之陽有汶河倒流的奇觀。當地百姓傳說汶河水本來也是東流的。一年秋天,東海里的鯉魚精到汶河游玩,看到岸上一個英俊的放牛郎,于是化作美女與小伙子相會。此事被東海龍王得知,遂施法術令汶河改向,使鯉魚精無法再回東海。鯉魚精便與小伙子結為夫妻。又相傳汶河西流本為供王母浴用。東海龍王欲讓管轄汶河的小青龍將汶河改道,并派自己的三女兒前去督察。小青龍告知三姑娘河水改道將沖毀兩岸沃野,使無數百姓無家可歸。三姑娘遂與小青龍共同鎮守汶河,使龍王的計劃沒有得逞。“古今聞名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百姓感三姑娘厚恩,在汶河下游建三娘廟。
泰山的風味特產極多,與之相關的傳說故事也很多。著名的泰山四大名藥何首烏、四葉參、黃精、紫草之中,何首烏相傳是因何翁還童的故事而得名。何翁名何立德,住在泰山腳下何家村,家境貧寒,靠采藥為生。一日他與兒子到泰山后石塢采藥,突然發現了一種形似野地瓜的東西,何翁正值腹中饑餓,便把它生食了。不料食后他本來花白的頭發胡須都變得烏黑,人也年輕了許多。從此,人們便稱這種藥材為何首烏。泰山名產赤鱗魚相傳是人參仙女的淚珠所變。人參仙女經常把人參送給一年輕英俊的山民,讓他為百姓治病。此舉被一財主得知,財主便殺害了小伙子,冒充他前去騙藥,卻被仙女識破。仙女為小伙子的死而傷心不已,終日啼哭,淚珠落到山崖上,就長出了百種草藥;淚珠落進山泉水潭,就變成了赤鱗魚。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昆明之旅·筇竹寺·云南禪宗圣地雕塑藝術精華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廬山之旅·廬山·五柳先生家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