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春未獲決賽權
我國近代著名短跑運動員劉長春,歷盡千辛萬苦,沖破困境,于1932年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唯一運動員,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世界大賽中露面。
劉長春報名參加了三項比賽,是100米、200米和400米賽跑。實際上只參加了前兩項的預選賽,400米則棄權未參加。
他的100米成績,1929年是10″7;在另一次比賽時,德國名將1500米世界紀錄創造者奧特派特為之手計時是10″6,這在當時可以排列在奧運會前幾名。但是,在10屆奧運會預選賽時,他只跑出了11″1的成績來,而未能入選參加由8人決勝負的決賽。為何他的成績如此不佳?
說法當然不一。他自己說是因為出國前畢業考試一個月,加上舟行勞頓,體力不佳。
德國的奧特派特說是他心理訓練不夠。
國人也有說他原來成績不準,10″7可能是順風跑出來的。
還有人說他的水平有問題。
到底何因,似乎是個迷。但經實地分折,并非難解!——劉長春在預選賽時,前50米一直小組領先,當場的發令員和裁判員都這樣說,只是到80米后他被其他運動員趕了過去。
那么,若說水平低,為何前50米領先?若說以前計時不準或是順風才跑出10″7來,為何前50米速度那么快?
看來,還得歸結到訓練上來!劉長春雖有短跑天才,卻沒有受過系統的專門訓練,更談不上科學訓練了。
難道不應從他的失敗中體會到科學訓練的重要性嗎?
上一篇:劉錦棠臨終猶念中日戰局
下一篇:劉青山、張子善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