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獅舞
雄獅是中華民族崇敬、愛戴,視為圖騰或吉祥的獸類。因而獅舞遍布中華大地多民族之中,但又因地區與民族的不同各有所異。一般泛指的“獅舞”多為二人披獅皮,在持彩球“獅子郎”的逗引下表演“搔耳撓癢”、“盤球”、“攀高”等技巧的“文獅”而言,充分表現知人情趣,取寵于人的細膩動作。與“文獅”溫馴可愛相對立的“武獅”則以奔放、粗獷,動作急速的特點與獅子郎的武術表演默契配合,形成獨有的風格。武獅表演多流傳于南方兩廣一帶。獅舞歷史悠久,早在漢、魏時期已有雛形,唐代以后被引入宮廷以后逐漸被藝人傳流民間,為驅邪鎮魔,祈求吉祥而舞。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狀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