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臭”的用法
東漢時候,有個人叫崔烈,年輕時就很有名氣,后來在官場上也一直很順利。在地方上當過郡守,在朝廷里當過大臣。
到了漢靈帝的時候,政治腐敗,財政緊張,朝廷竟然公開出賣官爵。京城的鴻都門那兒,公然地張榜標價,從公卿、州郡大官到一般小吏都列有不同的價碼。出不同的價錢,就能買到不同的官職。
一些人紛紛出錢買官,當上官以后,又以成倍的價錢向老百姓榨取,以索回自己買官的成本。這樣一來,老百姓更是痛苦不堪。
這崔烈雖然地位已經不低,但是他仍嫌權位不夠,于是通過別人幫忙,出資五百萬元,又去買官,買得了司徒的官職。這“司徒”是漢朝朝廷中最高的官職之一,它與司馬、司空并稱為“三公”,地位很顯赫。
崔烈用巨資買官的事傳開以后,很多人都不相信。有的說:“崔公任職多年,哪會去買官呢?”有的說:“崔公用不著買官呀!”但事實畢竟是事實。人們在事實的面前,失去了對崔烈的信任與崇拜,不少人開始瞧不起他。
崔烈買官以后,也聽到了人們的議論,心中有些不安。有一天,他與兒子閑談時,談到了買官的問題。他問兒子崔鈞道:“吾居三公,于議者何如?”意思是:我現在擔任了三公的職位,外邊是如何議論的呢?
崔鈞對父親買官的事早就有意見,只是不敢提。現在既然父親問起來,他就直言不諱地說:“父親,恕我直言,您年輕時就名聲在外,又多次擔任過官職,沒有人說您不應當進入三公的官位。可是您這次得到的這個職務卻是花錢買來的,天下人都很失望啊!”
崔烈一聽,更不安了,他緊接著追問道:“失望啦!為什么失望呢?究竟為了什么呢?”
崔鈞稍停了一會兒,然后直截了當地說:“沒別的原因呀,大家只是嫌這高官有銅臭呀!”
聽到這里,崔烈生氣極了,他舉起自己的手杖,竟然要打兒子,崔烈一看這樣,趕緊地避開了。
“銅臭”這詞后來就流傳開了。“臭”音,指的是氣味。“銅臭”指的是銅錢的臭味,原本是諷刺那些用錢買官的人。后來范圍擴大了,也用來諷刺有錢的人。現在應用就更加廣泛了,常用來諷刺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如:那個人真是滿身銅臭。
上一篇:“跋涉”的由來
下一篇:“錦標”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