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巴蜀文化之源·“巴”“蜀”的由來
前面提到過“巴”和“蜀”最早是四川古代兩個主要的部族集團的名稱。大約在殷商末期,蜀族以今天的成都一帶為中心,建立了國家,巴族以今天的重慶一帶為中心,建立了另一個國家,并開始活動在中原的舞臺上,曾派出軍隊幫助周武王伐紂,受到周王室的分封,大約從這時起,四川地區便稱為巴蜀了。
漢代成都人楊雄在《蜀王本紀》中說:“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開明。”《華陽國志·蜀志》說:“周失綱征,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蠶叢為蜀王時部落制國家即早期國家。魚鳧為蜀王時的國家已具有專制主義集權的性質,實行的是神權政治。對古代巴蜀發展貢獻最大的兩個蜀王是杜宇氏和開明氏。從《華陽國志·蜀志》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這樣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杜宇當蜀王的時候,令他的宰相開明氏去治理水患,因開明氏治水有功,杜宇便主動讓賢,讓開明氏做了蜀王,杜宇去位后隱于川西山中,死后化作一只子鵑鳥(杜鵑鳥),春天一到,杜鵑就“布谷——布谷”地叫個不停,催促人們去耕作,叫得滿嘴流血,仍然不停。這些血滴落在地上,長出許多紅杜鵑花,紅遍山林間,以后巴蜀地區的民眾感佩杜鵑啼血的精神,奉杜宇氏為農神。
在杜宇之后繼任的開明氏所建立的王朝一共延續了十二世,大約三百多年的時間。這一時期相當于中原地區的春秋中期到戰國后期。當時的巴蜀社會發展較快,除了有較發達的農業外,還有較發達的商業,與外界也有較廣泛的聯系。國力較為強大,在北邊曾多次與秦作戰,并控制了漢中盆地,在東部曾奪取了楚國的茲方(今湖北松滋)。開明王朝先以今天的樂山、郫縣、雙流中興鎮等地為國都,以后定都成都。之后,成都一直是巴蜀地區的統治中心。
公元前316年,秦國出兵滅掉“巴”、“蜀”,在巴地設巴郡,蜀地設蜀郡,從此“巴”、“蜀”正式成為四川地區的俗稱,一直沿用至今。
上一篇:齊魯文化·經學與思想·“宋初三先生”與泰山學派
下一篇:三晉文化·趙國文化·“趙,四戰之國”的地理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