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的出現
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妻子武姜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二兒子名段。武姜偏愛段,曾多次請求鄭武公立段為繼承人,但武公一直沒有答應。武公去世后,寤生即位,他就是鄭莊公。這時武姜又向莊公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二兒子段,作為段的封地。
莊公對此非常猶豫,他很為難地對母親說:“制這地方形勢險要,虢叔曾死在那里,所以這個地方不能作為封地,至于其他的地方倒可以按您的要求辦。”
武姜聽后,又要求把“京城”封給段,莊公只好答應了。從此段就住在了京城,人們就稱他為“京城太叔”。
沒多久,京城太叔不安分了,他要把京城的城墻加高。消息傳出以后,大臣祭仲勸莊公說:“按先王的制度,地方上的城墻不能超過國都城墻的三分之一,現在京城的城墻高多了,不符合祖制,您怎么不制止呢?”
莊公聽罷,搖了搖頭說:“姜氏要這樣,哪能不這樣呢?”
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會有滿足呢?如不早作安排,蔓延起來就不好辦啊!”
莊公冷靜地說:“多干壞事的人,會自己垮臺的。”
段見沒有人干預,膽更大了,他又挑唆邊境的少數民族依附自己。莊公得到了情報,但還是忍耐著。
不久,段又儲備糧草,招兵買馬,準備以母親武姜為內應發動叛亂。對這情況莊公都清清楚楚。這時他對大臣們說:“現在,可以動手了!”于是下令平叛,京城的人民紛紛擁護莊公,段極為孤立,很快段的叛亂失敗,只好狼狽地逃往國外。
莊公粉碎了弟弟的叛亂后,對一直縱容叛亂的母親武姜很氣憤。他把武姜安置在城潁,并發誓說:“不及黃泉,不相見也!”意思是說,不到死后,絕不再見她!
過了一段時間后,莊公有些后悔,因為姜氏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可是自己已經發了誓,作為國君,也不好改變了。
有位叫潁考叔的官員了解莊公的心態后,想了一個辦法。一次,當莊公宴請他時,他故意把有的美味食品留起來不吃。莊公好奇地問他為什么不吃,他回答說:“家中有老母,我孝敬她的食物她都嘗過,而您賜的美味,她還沒嘗過,請允許我帶給她嘗嘗。”
莊公聽后,長嘆了一聲說:“您有老母可送,可我沒有啊!”
潁考叔問起原因,莊公講起了自己已經發過誓。言談間,有些后悔的意思。潁考叔聽后,笑了笑說:“您有什么可顧慮的呢!如果掘地,掘出了泉水,這不就是黃泉嘛!再開一條道,在地道里母子相見,不就應了誓言嗎?誰又能說什么呢!”
鄭莊公高興地接受了這意見,他派人挖了地道,在地道里與母親姜氏見面。從此,母子關系恢復。
“黃泉”這個詞就是從莊公的誓言中留下來的。“黃泉”本指地下的泉水,后來引申為地下或者人死后所埋葬的地方。如:命赴黃泉,黃泉之下等。
上一篇:“鴻溝”的由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