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溝”的由來
秦朝末期,各地的起義軍風起云涌,經過一段時間的爭戰,最后只剩下兩支主要隊伍:一是項羽領導的楚軍,一是劉邦領導的漢軍。項羽這時實力雄厚,于是自封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也就是江蘇徐州,還封劉邦為漢王,定都南鄭,也就是陜西南鄭縣。
劉邦心里很不服氣,他趁項羽帶兵進攻原齊國的領域時,發動襲擊,一舉占領了關中的大片土地,還攻占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項羽得知消息后,火冒三丈,馬上組織大軍殺回來,很快就把漢軍打得大敗。劉邦只得帶領軍隊退卻,項羽的楚軍緊緊追趕。漢軍被追逼到了濉水邊,由于人馬太多,又被追兵擠逼,很多士卒落入水中溺死。連劉邦也被楚軍團團圍住,不得逃脫。
正在這危急之時,突然刮起了大風,那大風從西北方向刮來,風力極大,連一些房屋都被掀倒。一時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那風向正朝著楚軍一方,使得楚軍大亂。
趁著這天昏地暗之時,劉邦帶著一些人馬趕緊突圍,這才僥幸逃脫。
楚軍也沒有放棄追趕,一直追到劉邦的家鄉沛縣,雖然沒有抓到劉邦,但抓到了劉邦的親屬,連劉邦的父親也被抓走了。
劉邦大敗之后,無可奈何,只好忍氣吞聲派人去楚軍中談判,請求歸還自己的父親,但項羽沒有答應。
在此情況下,劉邦又只好提出求和的條件。經過談判,雙方約定以鴻溝,也就是開封、洛陽之間為界,劃分天下。鴻溝以西歸劉邦的漢軍,鴻溝以東歸項羽的楚軍。這樣才暫時相安無事。
“鴻溝”本是古代的一條運河,在河南境內。由于當時楚、漢兩軍對峙,用這河流作為臨時的分界線,這樣鴻溝的意思就變化了,它已經不是一條河的專有名稱了,而成為一個常用的詞。用來比喻明顯的界線。如:我們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上一篇:“雞肋”的用法
下一篇:“黃泉”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