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化·從夜郎國談起—貴州的疆域沿革·“夜郎自大”的由來—春秋到秦漢的貴州
提起貴州,人們都會聯想起帶有神秘色彩的古夜郎國。“夜郎自大”的成語更是膾炙人口。貴州是古夜郎國所在地,但夜郎國的中心區域在哪里?仍是一個謎。
夜郎國存在的時代大約在戰國至秦、漢。其實在夜郎之前,貴州境內還有一個牂柯國。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中原時,著名的“葵丘之會”上,齊桓公就曾提到南方諸國“莫違寡人之命”,南方諸國中就包括了牂柯國。可見早在春秋時,牂柯國便與中原諸侯國有了交往。
進入戰國,史書將西南各少數民族統稱為西南夷。《史記·西南夷列傳》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又說這里已是“魋結,耕田,有邑聚”。“魋結”指發式,“耕田”、“有邑聚”,指這里農耕已發達,并形成居民區。可見夜郎國已是雄據西南的少數民族政權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貴州東部屬黔中郡,北部屬巴郡、蜀郡,南部一部分屬象郡。貴州境內共置六個縣,并修筑了五尺道,從蜀郡經今貴州西部抵云南。貴州東部一大片土地屬黔中郡地,故簡稱“黔”。
秦末,天下大亂,原西南土著君長紛紛自立,恢復原有稱號,夜郎國又出現于史冊上。當時夜郎國有精兵十萬,可見其強盛。但由于這里交通閉塞,居民對西漢代秦一無所知。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奉命出使位于兩廣的割據政權南越,在南越嘗到了蜀產的枸醬,經打聽方知蜀商先將枸醬販運到夜郎,再由夜郎經牂柯江轉運到南越。為牽制南越,唐蒙提出通夜郎的計劃。唐蒙率萬余人從巴郡筰關入夜郎,見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用恩威并施的方法,“約為置吏,使其子為令”,將夜郎領土收為漢的郡縣。唐蒙為便利夜郎到巴蜀間的交通,開辟夜郎道,但終因山高峽險,幾年也沒有打通。但從此,漢朝廷與夜郎間的信使往來不斷。夜郎王孤陋寡聞,一次漢使使滇路過夜郎,夜郎王竟問漢使:“漢孰與我大?”也即是漢大還是夜郎大,這就是“夜郎自大”這個典故的來歷。事實上,西南各民族地方政權的君長因無知、保守,都存在著自大的問題。《史記》就明白記載:“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所以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還是滇王。
夜郎國名義上歸順漢室,但自恃交通險阻,千方百計阻撓漢王朝政令在本地區的推行。東漢成帝時,夜郎王興又與地方小君長鉤町侯禹、漏臥侯俞相互攻戰,不接受漢朝地方官吏的調解,漢朝任命陳立為牂柯太守率兵前來平定,殺了夜郎王興,興的妻父翁指與興的兒子邪務聚集了二十二邑人起兵反漢,陳立發兵將其包圍,這時氣候干旱,水源斷絕,二十二邑人起來殺了不得人心的翁指與邪務,夜郎國最終消滅,夜郎及諸小君長領土全部改設郡縣。
西漢時期,貴州地區與中原交往增多,許多漢人舉家遷入該地區,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從地下發掘的文物可知,這里鐵器使用已較普遍,制陶工藝與中原不相上下。漢族的文化也傳入貴州,產生了象辭賦學家盛覽和經學家尹珍等文化名人。
上一篇:臺灣文化·臺灣土著民族及其民情風俗·“出草”之俗
下一篇:齊魯文化·經學與思想·“宋初三先生”與泰山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