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標(biāo)”的典故
唐朝有兩個讀書人盧肇和黃頗都很勤奮,而且同在一個郡里。雖是同鄉(xiāng),但家境大不一樣。盧肇自幼貧窮,生活很困苦;而黃頗家里很富有,在郡里很有地位。
為了進京趕考,兩人都要離開家鄉(xiāng),而且是在同一天啟程。
當(dāng)時能讀書趕考的人是不多的,在郡里也多是知名的人物。盧肇因為貧窮,官員都看不起他;而黃頗就不同了,一批官員前去歡送,郡守還設(shè)宴餞行,可是只歡送黃頗,而盧肇卻無人理會。盧肇一人冷冷清清,獨自上路,心中十分感慨。
沒想到盧肇考得很好,第二年中了狀元,而黃頗遠遠不如。消息傳出后,地方上的官員們十分震驚。
狀元要回鄉(xiāng)了,家鄉(xiāng)的官員們又大忙了起來。當(dāng)盧肇回到家鄉(xiāng)時,刺史以下的官吏都親自去迎接。郡守點頭哈腰,恭恭敬敬地對待盧肇,他對自己一年前沒有為盧肇餞行感到難堪,所以表現(xiàn)得特別殷勤周到。
為了表示慶賀盧肇狀元及第,官員們還安排了劃船比賽,請盧肇觀賞。郡守陪著盧肇一邊品酒,一邊欣賞著劃船競賽。
此時的盧肇,看著眼前這些官員的媚態(tài),想起一年前離開家鄉(xiāng)去應(yīng)考時的冷落,心中思緒翻騰,于是拿起桌上的筆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寫道:“向道是龍剛不識,果然銜得錦標(biāo)歸。”這句詩的意思是:從前說我是龍吧,你們偏偏不相信,現(xiàn)在果然是我奪得錦標(biāo)回來了。他的詩句充滿著自豪,也表現(xiàn)了對那些勢利官員的諷刺。
“錦標(biāo)”后來成了一個名詞,成了一個典故。它本來指錦緞制的旗幟,后來有所變化,指競賽中優(yōu)勝者獲得的獎品,如獎杯、銀盾、錦旗等。如:他們在這次競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奪得了錦標(biāo);這是一次世界性的錦標(biāo)賽等。
上一篇:“銅臭”的用法
下一篇:“鍍金”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