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形勢(196年)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誕生。
中華民國前期疆域襲晚清。行政建置除1914至1927年為省(特別區)、道(盟、部)、縣(旗、宗、設治局)三級外,其后年份皆省、縣二級。作為近現代政區的道級,僅上述期間所獨有。
南京臨時政府僅存在三個月,民主革命的成果便被軍閥袁世凱所篡奪。為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恢復民主共和制度,孫中山及革命黨人相繼發動了討袁戰爭(1913年)、護國戰爭(1915至1916年)和護法戰爭(1917至1918年)。袁世凱死后,北洋集團內部分化成皖(段祺瑞)、直(馮國璋)、奉(張作霖)三大派系,中國陷入軍閥混戰局面。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1919年,孫中山在上海重組國民黨。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成為中國革命高漲的起點。
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組織的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戰爭。北伐軍集中兵力進攻占據兩湖的軍閥吳佩孚,10月攻取武漢三鎮。接著,攻占南昌。1927年3月攻占南京,并依靠工人起義進駐上海,軍閥孫傳芳在長江下游的統治被摧毀,援孫的奉系軍隊也大敗。4月12日,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8日,蔣在南京另建國民政府。7月15日,“寧漢合流”。1928年4月,蔣、桂(李宗仁)、閻(閻錫山)、馮(馮玉祥)四派聯合展開了對奉系的“北伐”。12月,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
針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共政策,中國共產黨從1927年8月到1928年底,領導全國各地革命群眾先后發動了一百余次武裝起義。包括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在內,這些起義有的取得一定勝利,大多因準備不足和力量懸殊而失敗。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開始在湘贛邊界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至1930年,農村革命根據地遍及十幾個省份,革命武裝發展到十萬多人。
1929年,蔣、桂、閻、馮矛盾激化,3月爆發蔣桂戰爭,10月爆發蔣馮戰爭。1930年,馮、閻、桂聯合反蔣,百萬大軍在中原展開大戰。后,張學良入關助蔣,閻、馮失敗,攻入湖南的桂軍退回廣西,聯合反蔣失敗。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
1930至1934年,蔣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派十萬至幾十萬國民黨軍連續對蘇區進行“圍剿”。工農紅軍在前四次反“圍剿”中,執行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均取得勝利,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由于“左”的錯誤指揮而失敗。1934年10月,紅軍被迫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從此,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戰勝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陜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的大會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全國進入全面抗日戰爭時期。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擔負了正面戰場御敵任務,在平、津、滬、山西忻口、江蘇徐州及武漢外圍組織了會戰,進行了積極抵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擔負開辟敵后戰場的任務,廣泛開展游擊戰和運動戰。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為了鞏固其占領區,繼1939年的南昌戰役、1940年的棗(陽)宜(昌)戰役之后,于1941年連續向國民黨戰場發動了多次戰役,如:1月豫南戰役、3月上高戰役、5月中條山戰役、9月第二次長沙戰役、12月第三次長沙戰役;1940年8至12月,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進攻抗戰大后方的企圖。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融為一體。1942年1月,國民政府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赴緬北,支援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對日作戰。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重大轉折,中、美、英盟軍在緬甸開始反攻。1944年,國民黨軍隊在豫中、長衡、桂柳會戰中潰敗。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敵后抗日軍民開始大反攻作戰。8月15日,日本投降。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在美國的支持和幫助下,于1946年6月發動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對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中國共產黨采取了集中優勢兵力打運動戰的方針,主要目標在于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人民解放軍繼取得中原突圍勝利后,又取得了晉北、蘇中、定陶、新開嶺、宿北、巨金魚、萊蕪等戰役的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殲滅國民黨軍71萬余人。1947年3至6月,經陜北三戰三捷、孟良崮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和山東兩解放區的重點進攻。6月底,以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中原為標志,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1947年7月至1948年7月,人民解放軍經沙家店、膠河、石家莊、宜川、洛陽、察綏、臨汾、豫東,襄樊、晉中等戰役及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的夏季、秋季和冬季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150多萬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時機,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54萬余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4月20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戰略追擊作戰,百萬大軍橫渡長江,23日南京解放,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至1950年5月,人民解放軍大規模作戰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余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上一篇:《三路大軍挺進中原(1947年6~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中國工農紅軍長征(194年8月~196年10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