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不再來
大約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完成了由猿到人最終轉變的先民們開始用自己剛剛開化的頭腦思考了。人類在文明之路上踏出了稚嫩的第一步。在他們最初的思維中,雷電的擊搏、虹霓的幻變,自然界的一切都顯得如此光怪陸離不可思議。他們由驚異而錯愕,最終恐懼。驚奇恐懼得不到解釋,于是他們把這一切都看作是有靈的東西,是為“神”。慢慢地,神話也就產生了。
世界上的幾大文明古國都有極豐富的神話,其中希臘、印度神話更是完整地保存下來,形成神的系統。相比較而言,中國古代神話,原先雖然也頗為豐富,但由于中間的佚亡、散失,只有零星的片斷存見在諸如《山海經》、《淮南子》、《呂氏春秋》等著作及楚辭的《天問篇》之中,不成條理與體系,更沒有形成希臘神話式的鴻文巨制。
中國古代神話散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我們的民族性格以及儒家思想的影響所至。中華民族發源于黃河中游的黃河谷地,世代靠農耕生活,自然條件惡劣。與大自然努力搏斗的先民們重視實際而輕玄想,故未能集古代傳說以成大文;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最高行動準則的孔子對鬼神采取的是將信將疑的態度。《論語》中常出現這樣的話:“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也。”(《雍也》):“子不語怪、力、亂、神。”(《術而》);這樣,在這個以儒學為正統思想的國度里神話也就漸漸散亡了。其它諸如古代神鬼不分等原因也對中華民族未能薈萃出一部神話的巨著有很大的影響。
“神話不特為宗教之萌芽,美術的由起,且實為文章之淵源。”(魯迅)“神”實際上就是人的理想化。通過神話我們可以看到先民們的拼搏與奮斗、看到先民們的思想、觀念、文化等各各方面,看到這一切對于一個民族國民性的巨大影響……。然而天不作美,歷史的錯誤使得我們很少甚至不能發現祖先往昔的行跡。過去的不再回頭,不論后代文明如何發展,我們輝煌文化史上空白的第一頁卻永遠無法再填補了。
上一篇:巫丹誤服興奮劑的風波
下一篇:徒耗兵力·無功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