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廟·王母廟·山西涇川西王母宮
西王母又稱王母、金母、西姥、王母娘娘,是在我國廣為流傳的古代神話中的女神,也被稱為美神,愛神。據(jù)《穆天子傳》記載,王母娘娘曾與周穆王相會于瑤池,互贈禮物,同歌共舞。臨別時兩人依依難舍。文史專家認(rèn)為,此傳說是我國古代西部民族和東部中原民族和睦相處、親如兄妹的佐證。《漢武帝故事》中也有對西王母的生動描繪,稱其“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曾駕五色斑龍,由五十天仙陪同來到武帝王宮,并將三千年才結(jié)一次的仙桃贈與漢武帝,天亮之時方依依不舍地離開漢宮。這是一則非常美好的傳統(tǒng)愛情故事。
漢代傳說中的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稱昆侖山)的石洞中,人面獸身。西方玉山上還有長著牛角、滿身豹紋、聲音如犬吠的狡和長著紅色羽毛、喜好食魚的三青鳥。
魏晉南北朝時,人們將西王母和周穆王西征、漢武帝西巡的歷史事實(shí)相互交織,使其更具人格化,故事演繹得更為生動。
小說家吳承恩將神話傳說進(jìn)一步豐富,加工創(chuàng)作,在其所著《西游記》第五回中,對王母娘娘及其傳說故事做了大量的精彩描寫。
涇川西王母宮主要有以下景觀———
回屋:西王母俗名回,其部落、部族和祖廟所居之山亦名回。回屋在回山下。白色石柱如華表,柱上有雙翼狀造型。經(jīng)過白柱,石崖上存留西王母浮雕,記載著西王母的圖騰形象,三青鳥、虎、周穆漢武等故事。浮雕之上是重檐翅角琉璃瓦建筑,之前是萬民崇敬的王母坐像。坐像被一座精美別致的亭子庇護(hù)。回屋內(nèi)有小型廳室,可見天空,宮門古色古香。“回中降西王母處”七個隸體藍(lán)字,點(diǎn)明王母降生之地的方位。玉欄左右,圓形圍墻豪華艷美。回屋是屋而可見天,非屋而有廳,神與人、仙與凡在半開半掩中呼應(yīng),寓意天地人間相連。回屋有三青鳥常伴,回山巔的王母祖廟是天堂或皇宮的象征。
一天門:一天門把守著外界通往回山之路,為兩層宮樓,亦是城門,柱墻造型以直端方正為特征。上層是古式樓閣,門洞南可達(dá)瑤池,西邊是天梯的起點(diǎn)。“一門當(dāng)關(guān),萬人莫入”,此乃一天門之功能。
二天門:回山之路呈“之”字形,在一橫一撇的落筆處建有二天門。二天門為四根直柱高擎的重檐翹角門樓,八根斜柱前后平衡著風(fēng)雨。藍(lán)色琉璃瓦和白亮柱子相組合,予人凝重之感。二天門既是上回山祖廟的第二道門,也是進(jìn)古瑤池神泉所在地的大門,一門系二景建于山腰,將人文與自然景色有機(jī)融合,彰顯出神韻和靈氣。
天梯:進(jìn)一天門朝西無路,唯有天梯直插云天,沿天梯428級臺階攀援向上可達(dá)山頂?shù)臅早娡ぁ?/p>
三天門:攀二天門天梯到達(dá)山頂,沿起伏山路而行即達(dá)三天門。三天門由四根白柱、八根斜柱擎起金色琉璃瓦,此乃進(jìn)入王母祖廟的最后一道門。
西王母大殿:過三天門即可到達(dá)王母大殿。王母大殿建筑巍峨,金光琉璃瓦覆頂。殿內(nèi)的王母塑像,雍容華貴,端莊典雅,慈祥親切,平和寧靜。座頂彩繪濃縮了天地生成萬物演化的哲理,左右壁畫點(diǎn)出了穆王西巡、王母觀地圖等諸多故事。殿外的24根柱子,為臺灣同胞捐立。殿廊左右豎兩通巨碑,一通是宋陶谷所撰,原碑為幸存文物;一通是今日重修王母宮碑記。二尊巨大的石獅,是臺灣松山慈惠堂敬獻(xiàn)。大殿前左右是配殿,乃三皇殿和五帝殿,照應(yīng)出道教建筑和中國皇宮建筑的布局和規(guī)格品位。
上一篇:神靈廟·玉皇廟·山西晉源玉皇廟
下一篇:祖宗廟·女媧廟·山西洪洞媧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