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一”道路
1967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頒發《毛主席論教育革命》一書,作為進行無產階級教育革命的綱領,號召所有學校立即掀起一個學習和執行這一綱領的群眾運動。此書發出后,各校師生掀起了學習的熱潮。
書發表半年后,毛澤東為理工科大學的“教育革命”,指出一條具體的“道路”,即“七·二一”指示。這是毛澤東在《人民日報》關于《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編者按清樣中加寫的一段話;“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里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持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后,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币驗樗窃?968年7月21日廣播中公布的,所以后來大家稱之為“七·二一”指示。
按照毛澤東的指示,1968年9月,上海機床廠創辦了“七·二一”工人大學。該校根據工廠需要,設磨床專業,經車間推薦,廠革委會批準,招收該廠工人52人入學。學員平均年齡29歲,文化程度從小學到相當于高中程度不等。學制2年(后延長10個月)。設毛澤東思想、勞動、軍體、專業等課程。結合該廠的典型產品或科研課題,重新組織課程,自編教材,自選教師,按生產順序分階段進行教學。學員全脫產學習,定期回車間勞動,畢業后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此后,許多地方都辦起了類似的七·二一工人大學,有的就叫七·二一大學。然而,其中的大多數質量很低,名不副實。
“七·二一”指示是“文革”期間改革大學的辦學方向和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四人幫”一伙更是利用這一指示來摧殘教育,打擊、迫害堅持按教育規律辦學的廣大干部、教師。事實上,招收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上大學,只能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一種途徑,一種方式。把這條辦學途徑絕對化,說成是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唯一途徑,完全否定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大學生的必要性,就會影響和降低高等教育的質量。尤其在我國,由于工人、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遠沒有達到高中文化程度,而且在實踐中又缺少繼續進修、提高的機會,因此,只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招生,就會降低大學水平,影響大學的教學、科研工作。
上一篇:“《劉志丹》事件”
下一篇:“七·五”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