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群島征服探險之旅
安德烈斯·烏爾達涅塔曾是勞埃薩探險隊的參加者之一,同時又是一個失意的環球航海家。他當過修道士,后來又到墨西哥的一家修道院任職,但是他對航海事業,特別是對太平洋的航海問題懷有濃厚的興趣。當菲利浦二世登上西班牙王位時,占領菲律賓群島的問題已經被提到議事日程了。烏爾達涅塔積極參加制定對太平洋軍事探險的計劃和籌集探險隊的裝備(自1559年)。給這個探險隊提供財政資助的是巴斯克人米海爾·洛佩斯·勒加斯比,這個人曾經當過舵手,自1545年起移居墨西哥,并在那里發了財。他裝備了5艘船,任命了探險隊的領導人,并邀請烏爾達涅塔擔任舵手。
1563年11月,這個船隊沿威廉勞沃斯行駛過的航線前往菲律賓。其中一艘最小的低速船掉隊了,在太平洋的西部海區又被一場風暴推往遙遠的北方,后來這艘船到了墨西哥。1564年2月,4艘船停泊在保和島附近,經過仔細偵察之后,勒加斯比把船隊引向宿務島。勒加斯比登上宿務島的海岸,強迫這個島的島民們承認他們是菲利浦二世國王的屬民。勒加斯比想動手占領這個群島的其他島嶼,而要做到這點需要來自西班牙的增援部隊的協助,一般來說,西班牙的援兵是通過墨西哥派來的。此時,在這些殖民主義者面前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怎樣才能保持菲律賓與美洲西班牙當局之間的經常聯系?被東北信風和信風海流推動的帆船從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向西航行到菲律賓,經過長達1.4萬千米的路程還是容易的,但是在同一航線上要返回卻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返航時遇到的盡是逆風和逆流。薩阿維特拉、威廉勞沃斯以及其他航海家的教訓已證實了這一點。
1565年,勒加斯比占領了宿務島,在此以后,他建議烏爾達涅塔返回墨西哥,以便報告在菲律賓推行殖民政策初期的順利情況,并請求增派援軍。烏爾達涅塔研究了許多海員在太平洋西部和東部海域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航行經驗,并仔細聽取了他們在航行中耳聞目睹的事實,然后作出了一個理論性的結論:北太平洋溫寒帶海域的風向應與大西洋的風向一樣朝西。現在是在實踐中證實這一結論的時候了。1565年6月1日,在烏爾達涅塔的指揮下,“圣彼得羅”號航船駛出了宿務港灣。起初,這艘船利用偶爾吹來的西南季風向北航進,經過日本群島附近的海區,到達北緯43°。在此,烏爾達涅塔捕捉到了西季風,乘這股季風,他的船只順利地到達北美大陸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從加利福尼亞起航,輕而易舉地抵達阿卡普爾科港。整個這段航程共用了125天。這個舵手出色地完成了此項任務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修道院。1568年,他死在修道院里。從此,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穿越太平洋的聯系穩固地確立起來了。
烏爾達涅塔航行之后,西班牙政府通過墨西哥向菲律賓派出了一支又一支船隊,西班牙政府也清楚地知道,替換的船只和人員能夠毫無危險地返回來。勒加斯比完成了對菲律賓群島中部島群的占領以后,并不擔心來自馬魯古群島方面葡萄牙人的威脅,但是他仍然希望停留在離葡萄牙人較遠的地方,所以他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這個群島的北部地區。
1570~1571年間,勒加斯比擔任菲律賓的總督,在此期間,他占領了菲律賓群島最大的島嶼——呂宋島。他把寬闊的馬尼拉灣變成了西班牙艦隊的基地,并把馬尼拉村變成了這個島嶼新領地的行政中心。這片領地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年之后,勒加斯比死在馬尼拉。此后,西班牙人很快占領了棉蘭老島的沿岸地區,并把它作為自己的統治區,但是這個島的腹地很久以來還未被征服。
從菲律賓到達墨西哥的航線也稱烏爾達涅塔航線,沿這條航線需要行駛三至四個月時間,還要穿過太平洋最偏僻的海區。在16~17世紀,只有西班牙航海者確切知道:在北緯30°~45°之間的水域沒有一個像樣的島嶼。然而,西歐的一些地理學家出于幻想,在這個“空白的水域”添加了實際并不存在的許多陸地。(例如,荷蘭人德·弗里斯的“國會地”,17世紀法國人阿涅賓的“耶索之地”、葡萄牙人泰舍拉的“茹安·達·伽馬之地”等等;到了18世紀,白令·契里科夫的探險隊還曾尋找過“茹安·達·伽馬之地”)從墨西哥前往菲律賓的航道上,即位于北緯15°~20°的太平洋東部海區,西班牙人早在16世紀最后一個25年期間已經發現了夏威夷大島。此島很可能是明達尼亞第一次探險時偶然發現的,當時他是沿著由西向東的航線行駛的。西班牙人可能還發現了夏威夷群島中一些島嶼。他們對這一發現嚴守秘密,從不聲張,以防對手們加以利用。但是一些猶如夢幻般的奇異消息卻在許多國家的航海者中間傳播開了,從而引發了在太平洋北部亞熱帶水域尋找一個“金銀島”的熱潮,當時的人們把這個島的面積夸大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上一篇:荷蘭人對印度尼西亞的首次探險
下一篇:西行探險取經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