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小曲)人害相思微微笑》原文與賞析
人害相思微微笑,我只說故意兒裝著。誰承望我今入了你這相思套,懨懨瘦損我命難逃。海上仙方著盡了,急的我雙跌腳。親人罷了我了,要病好,除非是親人在我懷中抱。
封建時代,人們的婚姻不能自主,惟有父親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天經地義、光明正大。因而,那些相互鐘情、自結良緣的青年男女,往往要因愛情受阻飽受相思之苦。這首情歌中的主人公便是一位被相思苦折磨得清肌消損,病體懨懨的男子。只是,他的訴說不像雅士才人那樣纏綿哀婉,而是和盤托出、一瀉無余,以熱烈、率真取勝。
開頭,先從旁處起筆,“人害相思微微笑,我只說故意裝著。”別人害了相思病,他不知個中滋味,也不相信真會有那樣深摯難解的情感,因而發出善意的譏笑,說人家是“故意裝著”。這說明這個男子原本不相信人間有什么相思之苦,更不知道這種情感竟是這樣刻骨銘心,裂人肺腑,亂人神魂。他在詩中是帶著譏諷別人的微笑出場的。這同他后面“害相思”的形象正形成鮮明的對比,民歌在對比反襯中突出了相思之苦的深重、強烈、不可抗拒。
下面,作者略去了他同情人相識、相戀的過程,直接讓主人公自訴在相思中熬煎的極大痛苦,“誰承望我今入了你這相思套,懨懨瘦損我命難逃。海上仙方著盡了,急的我雙跌腳”。“誰承望”三字,寫他陷入相思,始于不知不覺,而“相思套”,又寫出他沉迷之深。由此可見,他是一個鐘情的人。所以,一旦墮入情網,便不可自拔。一句 “懨懨瘦損”,寫出了他精神、肉體承受的巨大折磨。他茶飯少進,長夜難眠,只有神情恍惚,瘦骨棱棱,只恐要命赴黃泉。而心有所戀,他哪里肯離開這人間?可是,心病難醫,用盡仙方也無濟于事,他不禁 “雙跌腳”,喊地呼天。這里作者運用白描手法,描述了一系列的典型情節,只寫人的病容和病情,這情態形容,正是內心情感的外現,作者以此把主人公對戀人的刻骨相思和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表現得十分充分。
主人公相思情篤,仙藥難醫,但他自己明白這心病的癥結,為 “親人”而得,也只有親人能將他救出,他向 “親人”呼喚了: “親人罷了我了,要病好,除非是親人在我懷中抱。”覺得自己的命就要“罷了”,仍是惟有戀情忘不了。宋代詞人柳永《鳳棲梧》詞中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句,千百年來,被推為詠寫愛情的名句,膾炙人口,傳唱不衰。但才子詞人,風雅有余,而這位民歌作者,卻了無修飾,直用口語道來,熱烈大膽,一吐為快。這也許正是民間俗文學的特點之一。我們的主人公終于吐露了自己的隱情,那么,后來會怎樣呢?也許他得以同戀人朝夕相處,百病頓消;也許他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力反抗,終于以身殉情,懷恨終生。但無論是怎樣,這種生死不渝,無怨無悔的愛情,總是人類值得珍視的美好情思。
這首抒寫愛情的民歌,很善于選取典型事物。它通過對愛情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相思病”的描寫,反映了古代人民愛情生活的一個側面,表達了人民對愛情幸福的無限向往和熱烈追求。在描寫這一典型事件時,作者又十分講究表現手法。首先是小詩雖短,結構上卻有起伏之變。曲中先寫主人公嘲笑別人的害相思,筆調輕松舒緩,下面筆勢一轉,寫主人自己害相思的痛不欲生,前后起伏變化,對比鮮明,相映成趣。其次是作者描寫愛情,只客觀地描寫主人公的形象,不做任何議論,全讓讀者從客觀描述中體味感受,這樣,反而使人從中領略更多。第三點,民歌的語言是一色的口語,讀來使人如同面對,倍感真實、親切。
上一篇:《清代民歌·(寄生草)一面琵琶在墻上掛》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小曲)日子兒多似猛松雨》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