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張岱·白洋潮》鑒賞
故事:三江看潮①,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師②,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以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冰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欓③,轟怒非常,砲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目龕、赭兩山漱激而起④,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陶庵夢憶》)
錢塘江潮乃天下之奇觀,位于杭州灣北岸的海寧向來是觀潮的最佳地點。庚辰 (崇禎十一年) 八月,張岱與友人陳洪綬 (章侯) 、祁彪佳(世培)在杭州灣南岸、紹興府西北的白洋鎮,也看到了蔚為壯觀的錢塘江潮,潮頭比海寧所見更大。古今記海寧觀潮的詩文甚多,而記白洋觀潮的篇什極少,此篇彌補了這一缺憾。
此文由遠及近地描繪了潮頭由初起、逐漸推進、直至為山所阻的全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又一個奇觀。潮水的形狀、色彩、聲音、氣勢、力量,以及觀潮者的舉動表現、心理狀態,皆躍然紙上。所有這些總共才化了100來字。作者以動物比喻潮水最為奇妙,不是簡單地以物比物,而是畫出所引比喻的完整形象。在作了“如驅千百群小鵝”之后,還描寫鵝群拍著翅膀奮飛的姿態,乃至寫出驚怕的“心態”。又寫“雪獅”之喻: “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繪出一幅百萬雄獅為巨雷所震,擁擠攢動,驚駭奔突的畫面,表現了潮水洶涌奔騰、驚心動魄的氣勢。在這兩個比喻中,還隱含觀者的情態,前者驚喜,后者震恐。“一線”、“稍近”、“漸近”、“再近”、“到塘”、“龜山一檔”,標示出潮頭由興起到結束,依次出現的六種景象,也是文章的脈絡線索。末云“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寫潮退后,觀者驚魂半日甫定,也使文章留下了余味。
上一篇:《清·龔自珍·病梅館記》鑒賞
下一篇:《明·劉侗·白石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