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丑女來效顰, 還家驚四鄰。
壽陵失本步, 笑殺邯鄲人。
一曲斐然子, 雕蟲喪天真。
棘刺造沐猴, 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 楚楚且華身。
《大雅》思文王, 《頌》聲久崩淪。
安得郢中質, 一揮成風斤?
六朝以來,詩風日下。文人寫詩,一味追求音律、對仗和詞藻華美,而內容卻空虛貧乏。唐初詩人陳子昂樹起反對齊梁間“采麗競繁”詩風的旗幟,大力提倡“漢魏風骨”。李白繼承并發展了陳子昂的主張,曾喊出“將復古道,非我而誰”的豪言,并付諸創作實踐,這首詩便是其中之一。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傳說、故事的表情達意。李白寫詩,運用典故、傳說,常常是不甚經意,隨手拈來,且大都是人們熟知的。許多典故,一經詩人使用,便賦于嶄新的含義,化為詩人的感情,更委婉、更深沉地表達詩人的思想,并能夠引起讀者更豐富的聯想、更強烈的共鳴,從而使詩增添無限的情趣和韻味。
這首詩共用了四個故事,可以說各司其職,各盡其妙。
“丑女效顰”、“壽陵學步”兩個故事的作用是諷刺,諷刺齊梁以來那些在詩作上只會生硬模仿、毫無創新者。它使讀者從丑女的扭捏作態和壽陵少年的失卻本性中看到了他們的丑態,極生動形象,且一針見血。“棘刺沐猴”的故事,其作用是鞭撻,鞭撻的是那些在詩作形式上的刻意雕琢者。他們趨時附勢,費盡心力,為的只是一時虛榮,而他們的作品則毫無價值可言!“匠人運斤”的故事其作用是抒懷。詩人以復古道、振大雅正聲、重建漢魏風骨為己任。可是,當今之世,志同道合者幾稀,哪里能找得到一個理解自己抱負的人,何處又有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呢?
這首詩的主旨是十分清楚的。詩人把自己的藝術主張,寄寓于人們熟知的故事之中,又通過這些故事生動而形象地表達出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當然,我們不能忽視詩中“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和“《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四句。這四句是議論性的語言,前者直接表達反對刻意雕琢,主張“天然去雕飾”的思想;后者委婉道出《詩經》古道正聲久已崩淪的感慨。這四句詩是全詩的兩只眼睛,并把四個故事聯串起來成為一體,并賦予它們明確而深刻的寓意。
上一篇:《古風(其一)·唐·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唐·李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