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起布衣②,后世鮮其比。奈何一朝天下平,誅戮元勛乃至此③?燕王入對有深意,適值帝心多猜忌④。屢興大獄不少思,咄咄竟遂燕王志。自是國家梁棟摧,折沖御侮無良材⑤。長江天塹坐受困,禍生靖難誠堪哀⑥。吁嗟乎!莫怪功臣善終少,菹醢韓彭有舊稿⑦。
注釋 ①此詩寫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效仿劉邦,大肆誅殺功臣,致使國家棟梁盡失,為燕王朱棣奪取政權創造了條件,真是事與愿違。歷代開國之君王往往如此,此詩有發人深思,以史為鑒之義。②起布衣:出身于平民。③誅戮句:朱元璋稱帝后,擔心功臣日后謀叛、奪取政權,于是屢興大獄將左丞相胡惟庸、大將軍藍玉、太師李善長、學士承旨宋濂等大批文臣武將處死貶黜,胡獄殺3萬余人,藍獄殺約2萬人,開國功臣幾全數冤死。鳥盡弓藏,自剪羽翼,雖暫時維護了個人極權統治,卻貽害于長孫建文帝朱允炇,使燕王朱棣取而代之。④燕王二句:朱元璋出身低微,擔心文士傲慢不服,凡文字中略有嫌疑,便認為是故意譏笑而斷然殺戮。一日,令其孫朱允炇屬對,他出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炇對:“雨打羊毛一片膻”。朱元璋聞聽,面色頓變。當時燕王朱棣在旁,上前奏對:“日照龍鱗萬點金”。朱元璋聞聽,高興叫絕。從此愈偏愛燕王,有不立允炇為儲之意,后被學士劉三吾勸阻。⑤折沖:拒敵。⑥靖難:朱允炇嗣位后,與齊泰、黃子澄商議削藩,密令和公開逮捕燕王,均失敗。燕王遂起兵造反,攻往南京,自稱是靖難(平定叛亂)之師,指齊泰、黃子澄為奸人,入京清君側。⑦菹醢:把人剁成肉醬。醢為肉、魚等制成的醬。韓彭:韓信、彭越。漢高祖十一年,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以謀反罪被殺,夷三族。舊稿:前例。
上一篇:弘歷《時世裝,儆戎也》
下一篇:奕《易州道中詠懷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