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忙的問題》原文|注釋|賞析
工作多,忙得很!
工作,不會減少,還要增多; 而每人每日工作時間,不可能也不應該多到8小時或10小時以上。
如何辦呢?應該研究忙的原因,提出根治的方法。
第一,不要瞎忙。辦一件,了一件。不辦呢,索性擱下;辦呢,就要徹底解決:搜集情況,聽取意見,深入思考,不要怕費工夫,不費工夫,不會辦好事。辦好這件事,再去辦其他的事,雖然也同樣要費工夫,但已學會了費工夫,他就不會感到苦惱,而會感到有興趣。辦一件,了一件,我操著對工作的主動權,不受工作的壓抑。反之,摸一下,放一下,不肯鉆進去,自然也不會鉆出來。今天忙的這,明天仍忙的這;今天忙這類的事,明天仍忙這類事。事一天天地堆多,壓得你抬不起頭來!
瞎忙,不免瞎碰。他不會找出事物的規律,不能有預見性,因而常常碰釘子。
忙的人,不一定工作做得多;工作做得多的人,常常不見得他忙。
第二,不要一個人忙。自己不動手,只要別人去做,這叫做官僚主義;事事都攬起來,不動員大家去做,這叫做事務主義。自己做,為的是取得經驗,指導別人。動員大家做,指導大家做,由一人會做進到大家會做,人多智廣,一人做,覺得多,大家做就不見得多了。
第三,不要亂忙,分別輕重緩急來忙。重大的、急需辦的事,立刻就辦;事情多,忙不過來,把某些次要的推遲或放下,等一個時期再辦。
這就是有目的的忙,有頭緒的忙;能忙出結果來,忙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1953年6月1日
(《謝覺哉雜文選》)
賞析 這是一篇談心式的雜文,初讀起來,會覺得它有點象思想評論,單純的內容,直白的語言,尋常的三段式結構,不見什么“雜”,也沒有什么形象性和幽默感,但細細品味,又會覺得它到底不同于一般思想評論,它的雜文文體特征是通過談心形式來體現的。作者在寫這篇雜文時,不是以某種政治的、社會的“代言人”出現的,雖然決少寫“我”,然而卻并未把“我”隱藏起來。從口氣上看,作者始終把所發表的認識當作一種個人見解,而沒有絲毫的強加于人; 從語句上看,文章大量使用了富于口語色彩的短句,象“不辦呢,索性擱下; 辦呢,就要徹底解決”等等,讓人感到親切; 從議論方法上看,文章沒有舉例子,沒有引述名人名言,更沒有上綱上線,只是作切切實實的分析,不泛不玄; 從結構上看,三層分析,第一層寫了一大段加二小段,第二層是不大不小的一段,第三層是很小的一段,給人印象好象是不勻稱,但恰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談心風格。讀這種不板面孔、不拘一格、不矯揉造作的雜文,就如同面對一位具有豐富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的長者,聆聽他循循善誘的談話,接受他平易近人作風的薰陶,而且還會感到一種人格力量。
上一篇:錢大昕《弈喻》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黎烈文《怒》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