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商隱·賈生》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詠史詩寫的是漢代賈誼的故事。賈誼曾遭讒受貶,后自長沙召回,在宣室與漢文帝夜話。詩人從另一角度寫此史事。
原文
宣室求賢訪逐臣②,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③。
注釋
①賈生:賈誼。 ②宣室:漢未央宮正殿。逐臣:放逐之臣,指賈誼。賈誼于漢文帝時為大中大夫,為大臣所讒,貶往長沙。后來召見,文帝坐宣室,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 至夜半,文帝前席”(《史記·賈生列傳》)。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對方講話,聽得入神,便不自覺地向前移動。 ③蒼生:百姓。
賞讀
前兩句從正面描寫漢文帝求賢若渴,不含一絲批評諷刺之意。由“求”而“訪”可見文帝求賢之心至誠,可謂虛懷若谷。而接下來寫賈生的才華,為文帝召見作鋪墊,引出文帝惜才憐才的舉動。
第三句承上二句,把文帝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之態刻畫到極點,也是頌揚之詞,表現文帝求賢之心。同時此句中又暗蘊轉折,引出文帝“虛前席”而聽的內容。
第四句筆鋒一轉,把文帝“求賢”之實托出,通過“不問蒼生”而“問鬼神”這個轉折,以問與不問對比,把文帝“求賢”之心的實質揭穿。雖然尾句詩人未做一字評判,只是點破夜談內容,但由于詩人前面的渲染把文帝舉得太高,而最后突然急轉直下,揭穿文帝愛才、重才的假象。賈誼表現上被寵信,而實際卻仍然難以施展才華,仍然不能實現夙愿,從中寄寓了詩人深沉的感慨。
詩人抓住“問鬼神”這一節,翻出深刻的議論。寓意深刻,矛頭直指晚唐統治者崇佛媚道、不顧民生、不任賢才的事實;同時也暗寓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深切感慨。后人稱此詩為“宋人議論之祖”,是很有道理的。
上一篇:《唐詩·秦韜玉·貧女》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劉楨·贈從弟(其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