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美女篇》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魏]曹植
美女妖且閑,采桑岐路間。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huán)。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瑯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美女篇》為樂府《雜曲歌辭》。詩中借美女因未遇理想的佳偶而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懷才不遇,反映了詩人才大見妒的怨憤之情。
全詩三十句,開頭兩句統(tǒng)攝全篇,是全詩的畫龍點晴之筆。 “妖且閑”對美女艷麗嫻雅的體態(tài)和性格作了精辟概括。 “岐路間”三字更是匠心獨運,它既是美女活動的特定環(huán)境,也是過往行人的必經(jīng)之地,這就為后面“行徒”、“休者”為之傾倒埋下了伏筆,給詩人下文的描寫、議論找到了糅合在一起的契機。
“柔條紛冉冉”以下十句對采桑女的一連串動作和體態(tài)進行精心的正面刻畫:柔嫩的桑枝紛紛搖擺,采下的桑葉翩翩起舞。這時人們自然看到的是她挽起袖子露出的潔白手臂,接著又看到她白嫩的手腕戴著金鐲子。 “攘”、“見”兩個動詞連用,自然貼切; “素”、“皓”形容她膚色的晶瑩,又與綠色的桑葉相映襯,從色彩上給人以美的感受。這是寫肌膚。然后詩人盡情潑墨,鋪寫美女的穿戴服飾:頭上插著雀形的金釵,翠綠色的玉石佩掛腰間,明珠點綴著如玉的身體,紅珊瑚與碧色珠交相生輝。羅紗的上衣時時蕩起,輕盈的裙子隨風翻卷。在這里詩人對少女的觀照極其精微。因少女正在采桑,手高出人頭,故從手到腕,從頭到腰,從肌膚到服飾,鋪排有序,惟妙惟肖,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接下來又用夸張的藝術手法描繪少女消魂醉骨的神采:回頭看仿佛秋波流慧,呼出氣好似蘭花吐香。這種井然有序的正面描寫,把一個神采奕奕、清馨淡雅、 “妖且閑”的少女豐姿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正面描寫無以復加之時,詩人筆鋒陡轉,又巧妙地采用側面烘托的透視法,進一步渲染其貌美: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這兩句是從漢樂府《陌上桑》中“行者見羅敷”六句濃縮脫化而來的,卻又比《陌上桑》更為洗練,更為精彩。它不但通過“行徒”、 “休者”這些旁觀者見到少女時的如癡如醉的神態(tài),從側面映照出她的昳麗,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自由想象的空間,而且“息駕”、 “忘餐”與上文的“遺光彩”“氣若蘭”緊相呼應,足見少女的容貌、麗質處處動人,簡直達到了美的極致。
這些正面和側面對美女的描繪,其目的在于為下文少女的青春怨曠蓄勢,為她盛年不嫁、郁郁寡歡的境遇作鋪襯,也為詩人的抒懷、議論奠定了感情基礎。這才是全詩的靈魂和主旋律。
“借問女安居”四句以設問方式起筆,交代少女的身世居處。她的家就在城的南端,豪華的樓房臨著大路,高高的大門緊閉森嚴。青樓,涂飾青漆的樓,原指權貴人家的閨閣和樓房,與后人以青樓為妓院的意思不同。“青樓”、“高門”、“重關”都是用來顯示其家庭的豪富顯赫,進一步引導讀者對于出身如此華貴的少女前程馳騁想象。
“容華耀朝日”兩句承上啟下,極言少女容光煥發(fā)如朝日光輝照人。這是古代詩賦里常見的比喻,如宋玉的《神女賦》里就有“耀乎若朝日初照屋梁。”“誰不希令顏”,即誰不羨慕她美好的容貌呢?上句應前半首所寫之美,下句直逼此女未嫁之故。這一反詰句的運用強化了抒情色彩,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的議論,過渡如行云流水,天衣無縫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詩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感情的潮水,情不自禁地責問媒人在做什么?為什么不及時來行騁定婚?此時,詩人的情感急轉直下,不但泄怨憤于媒人,而且大有為少女沒有找到理想的配偶而深感焦灼和不平,同時也使讀者頓生疑團:少女容貌如此之麗,門第如此之高,卻沒有出嫁,真是令人費解!詩人之所以步步蓄勢,旨在借用少女美而未嫁的反差,以泄胸中壯志未酬的憤懣。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點明少女未嫁的原委,進一步揭示出她的內(nèi)在美。原來她敬慕的是品德高尚之士,但要尋覓這樣的人實在太難。所以,她雖有天香國色,卻終無佳偶知音相遇。而一般人又不理解她,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可有誰知道她的志向和抱負呢?
最后,詩人用“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輟筆,哀嘆少女青春妙齡而獨居閨房,輾轉反側而不能成眠,深夜起身嘆息的寂寞尤怨之情。
全詩描繪了一個美女的悲劇,但字里行間翻滾著詩人感情的波瀾,少女實質上是詩人自我的投影,從少女的求賢不遇中折射出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劉履曾說: “子建志在輔君匡濟,策功垂名,乃不克遂,雖受爵封,而其心猶為不仕,故托處女以寓怨慕情焉。”此言一語中的。
上一篇:張九鉞《羊報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延年《羽林郎》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