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天凈沙 江上
張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這首散曲小令,為我們繪出了一幅疏淡雅致的秋江歸舟圖,讀來毫無蕭瑟頹唐之感,別有情趣,顯示出“詩中有畫”的特色。
第一句“嗈嗈落雁平沙”,“嗈嗈” (yong),鳥鳴聲; “沙”,河中沙洲。此句寫秋江遠處的沙洲上的傍晚景色:耳畔微聞遠處傳來的鳥鳴之聲,一看原來是一群大雁降落到了沙洲之上。如此寫先聞其聲、后見其形,切合于作者對景物觀照的真實過程。其中一個“平”字,能給人以一種廣闊無垠而又模糊的印象。第二句“依依孤鶩殘霞”,“依依”,依戀不離之狀; “鶩”,水鴨。此處寫黃昏秋江水天相接處天邊的情景。明顯地是從王勃《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脫化而出,但有其變化,不同生搬硬套。
如果前二句所寫為遠景,第三句“隔水疏林幾家”則為中景,物象少而集中,雖時在黃昏,由于僅隔河相望,能見度卻較大?!案羲?,指為秋江一水所隔,這為下面寫即目所見的景物定了位?!笆枇帧?,指對岸排列著一些樹木,因為秋深葉落便給人稀稀疏疏的感受;同時暗示,正由于林木稀疏,才有可能從其間遠眺秋江遠處“落雁平沙”及天際“孤鶩殘霞”的景象,因之它和起筆二句暗有照應關系。至于“幾家”,是說“疏林”背后還有幾戶人家,也許此時做晚飯的炊煙正從屋頂冉冉升起,它召喚著江中的漁舟歸去哩。無疑,這又為自然過渡到結尾二句作好了鋪墊。
就整首小令的藝術構思而論,前面繪制的遠景及中景,只不過是襯景罷了,而作者所要突出的則是結尾二句描寫的江中近景: “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前面各句均屬純粹寫景,結尾兩句才于景中點出人來,特別是提示了漁者恬靜安適的心境,于是也才使前面出現的景象有了人的靈氣。
上一篇:雙調·折桂令(三首)·諸葛武侯·|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越調·天凈沙離愁·李致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