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登善·河南府張鼎勘頭巾
陸登善
第二折
[梁州第七] 我從來甘剝剝與民無私,誰敢道另巍巍節外生枝。我向嚇魂臺把文案偷窺視。見一人高聲叫屈,我這里低首尋思,多應被拷打無地,全沒那半點兒心慈! 想危亡頃刻參差,端的是垂命懸絲。正廳上坐著個問事官人, 階直下排兩行惡哏哏行刑漢子,書案邊立著個響珰珰責狀曹司。為什事咬牙切齒, 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見相公判個“斬” 字,慌向前來取臺旨,便待要血泊內橫尸。
【鑒賞】 貧民王小二乞討于富戶劉員外,發生爭執,一時憤恨說要殺劉員外,劉妻逼他立下文書,保證劉員外百日平安。劉妻指使與其私通的道士王知觀害死劉員外,嫁禍于王小二。趙令史受賄后將王小二屈打成招,胡言亂語,王知觀竊聽到王小二供詞后,偷偷將頭巾、銀環壓在劉家井邊石板下。官差取回后,王小二判罪當斬,施刑前,孔目張鼎聽到王小二喊冤,便向府尹請求重勘此案,并以頭巾、銀環無土跡之痕,明此案有詐,府尹限張鼎三日內破案。張鼎設計詐劉妻說出真情。于是奸夫淫婦被判處決,王小二昭雪獲釋,張鼎加封為縣令。
孔目張鼎,史有其人,被譽為元代的包公。正如他所唱道: 具有 “與民無私”的胸懷,毫無 “節外生枝” 的行為,滿懷仁義,一身正氣。封建的法庭,在他的眼里只能是 “嚇魂臺”,受審的百姓常常是“高聲叫屈”,其原因 “多應被拷打無地”,其結果是無辜小民 “危亡頃刻”、“垂命懸絲”。那些官人們,在他的眼里,問事官人只是威嚴剛愎,行刑漢子只是兇狠惡毒,責狀書吏只是口氣橫蠻,這樣的官人和法庭,只會嚇得小民 “面色如金紙”,只會讓小民“咬牙切齒”,只會使小民“血泊內橫尸”。
作為正直無私的孔目張鼎,自然會請求此案重審。他身上寄托著百姓的愿望和要求,故而元雜劇中多次描寫了清官張鼎,除《河南府張鼎勘頭巾》 外,還有《張孔目智勘魔合羅》、《張孔目風雨還牢末》。同時還有一些散曲也唱到張鼎。如“休說為吏道的張平叔”,“賽張鼎千般智星” 等。可見,張鼎在元代是家喻戶曉、萬口稱頌的著名人物。
上一篇:李好古·沙門島張生煮海·第三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第一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