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古·沙門島張生煮海
李好古
第一折
[那吒令] 聽疏剌剌晚風,風聲落萬松; 明朗朗月容,容光照半空; 響潺潺水沖,沖流絕澗中。又不是采蓮女撥棹聲,又不是捕魚叟鳴榔動①,驚的那夜眠人睡眼朦朧。
[鵲踏枝] 又不是拖環珮, 韻玎咚②, 又不是戰鐵馬③, 響錚鏦; 又不是佛院僧房, 擊磬敲鐘。 一聲聲諕的我心中怕恐, 原來是廝瑯瑯④, 誰撫絲桐。
【注釋】 ①鳴榔:敲打橫木使魚驚動。榔,船后橫木。②玎咚: 即叮咚, 象聲詞,形容清脆的音響。③鐵馬:掛在宮殿廟宇檐下的金屬片,風一吹撞擊有聲。④廝瑯瑯: 形容彈琴的聲音。
【鑒賞】 《張生煮海》 是 一出神話劇。這一折是說青年書生張羽,游學海濱,寄居石佛寺,夜間撫琴,被閑游海上的龍女瓊蓮聽到,引起她的愛慕。瓊蓮和張羽一見鐘情, 私訂終身。瓊蓮送給張羽鮫繡手帕作信物, 約定八月 十五在海邊相會。本文所選 [那吒令] [鵲踏枝] 二支曲子是正旦扮龍女所唱,寫的是瓊蓮出游,忽聞琴聲時的情景和感受。
作者從寫景入手,首先用清風、明月、山松、澗流等,為瓊蓮聽琴創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環境: 這是一個靜謐的夜晚,晚風輕拂,月華瀉地,澗水潺潺,松濤陣陣。瓊蓮此時此刻聽到張羽那優雅的琴聲,仿佛進入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 中的意境: 此情、此景、此聲,不正如王維詩所寫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嗎?作者接著寫瓊蓮此時的感受。她驚喜,此景此情多么令人陶醉! 她猜疑,靜謐的夜晚,偏僻的海濱,誰會彈出如此動人的琴聲呢?她仔細揣摩這琴聲,用一連串的“又不是” 進行設想。作者此時轉而用以聲喻聲的手法,寫瓊蓮對張羽琴聲的想象: 這琴聲就像江南采蓮女的劃槳聲,像漁夫清脆的敲擊橫木聲,像風吹動檐下鐵馬的錚錚聲,像貴婦姍姍行走時叮當作響的環珮相撞聲,像寺廟里悠揚的鐘磬聲。從這琴聲中,瓊蓮可以想象出彈琴之人定是位風流儒雅之士。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已為其才華所吸引,這為他們一見鐘情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這兩支曲子清麗雅致,詞句婉轉細膩,充滿了詩情畫意。由于借助了生活中常見的動作、形象來比喻琴聲,又使句子通俗曉暢。加上排句、頂針手法的運用,使得語言流轉如珠,給人以美的享受。
上一篇:賈仲明·李素蘭風月玉壺春·第一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李好古·沙門島張生煮海·第三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