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吉·[雙調] 折桂令
喬吉
風雨登虎丘①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②,老樹鉤舟婁③,苔繡禪階,塵粘詩壁,云濕經樓。琴調冷聲閑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④。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⑤,山鎖吳愁。
【注釋】 ①虎丘: 山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北閶門外。相傳春秋吳王闔閭葬于此山; 三日,有虎蹲踞其上,因此得名。山上有虎丘塔、云巖寺、劍池等名勝古跡。②於菟: 據《左傳·宣公四年》 載, 楚人謂虎為於菟。 ③鉤舟婁: 鷓鴣鳴叫的象聲詞。 ④龍湫: 即龍潭,深潭,這里指劍池。傳說,秦始皇巡游吳王闔閭安葬之地,欲求其隨葬寶劍,見虎踞于墳上,以劍擊之,誤中于石,乃陷成池,故號劍池。⑤胥魂: 胥,即伍子胥。伍子胥由楚入吳,曾幫助闔閭奪取吳王之位,旋即整頓軍備,勵精圖治,使吳國日益強大。吳越戰爭中,他高瞻遠矚,力主拒絕越王勾踐的求和并殺之以絕后患。但吳王夫差聽信讒言,不僅殺死了伍子胥,而且投尸江中。然而,伍子胥英魂不散,終于成為潮神。
【鑒賞】 這是一篇懷古曲。
作者登臨虎丘,眼前是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凄風苦雨,不管時序是否已入秋天,都給人一種秋天的蕭瑟。怪石如虎形蹲踞山頭,老樹枝頭鷓鴣在 “鉤婁” 鳴叫。通往云巖寺的石階上長滿了苔蘚,寺中詩壁上落滿了厚厚的塵埃,藏經樓風雨飄搖,籠罩在重重的雨云之中。耳畔再也聽不到悠揚的琴聲,只有秦始皇當年劈“虎” 時,誤入池中的寶劍如今仍然在劍池中閃著寒光。這迷蒙于風雨如晦的虎丘景物,都由作者的感情色彩涂抹而成,因此,讀來都有幾分惆悵、幾分悲壯。
作者身在古越舊都,吳王夫差和大夫伍子胥之間的恩仇事油然浮上心頭。只見伍子胥的英魂翻卷起澎湃的浪潮,呼嘯而來,這千古恩仇,難道就這樣泯滅了嗎?這千秋功罪,難道就再也無人評說了嗎? 作者 “醉眼悠悠”,并不作正面回答。就讓虎丘深鎖著這一段千古恩仇,萬斛濃愁吧! 作者借古喻今,托物言志,在悲憤不平的直抒胸臆中,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深沉的歷史意識和他對于千秋英烈的虔誠招魂,對殘害忠良的暴君無情的鞭撻。
上一篇:喬吉·[雙調]折桂令·荊溪即事|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張可久·[雙調]折桂令·九日|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