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吉·[雙調] 水仙子
喬吉
若川秋夕聞砧①
誰家練杵動秋庭②,那岸窗紗閃夜燈。異鄉絲鬢明朝鏡,又多添兒處星! 露華零梧葉無聲。金谷園中夢③,玉門關外情,涼月三更。
【注釋】 ①砧:古代婦女搗衣的墊石。②練杵:指捶打絲麻布帛等織物使之柔軟潔白的搗衣棒。③金谷園: 在河南洛陽東北,為晉石崇所建。石崇常宴客園中,當筵賦詩。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 中,記敘他和兄弟們聚會桃李芬芳之名園,仿效金谷園故事,飲酒賦詩,共敘天倫之樂。
【鑒賞】 這首小令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南唐后主李煜有一首《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人在他鄉,最難忘的總是慈母、賢妻、意中人,還有什么比親人搗衣聲更能打動游子的心呢?此情此景,千百年間幾乎成為一種特殊的民俗風情畫,此類的名篇佳作,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俯拾即是,甚至有了以此為基礎加工而成的琴曲 《秋杵弄》,曲牌《搗練子》、詞牌《浣溪沙》。
秋寒之夜,斷斷續續的搗衣聲隨風飄來,詩人細細聆聽,循聲而望,原來是從那岸邊人家傳出,窗紗上還閃映出微微的燈光。透過這一聞一望,我們可以體察到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從砧聲聯想到自己,流落在異鄉,不知何時能歸去,也不知歸路在何方,而歲月無情,又徒添了詩人幾多白發啊!此時此刻,秋露稀零,梧葉無聲,更襯托出詩人凄苦的心境。
明月中天,夜已三更,詩人卻轉碾不寐。金谷園中,飲酒賦詩,共享天倫的樂事已成夢中之夢; 玉門關外,羌笛橫吹,總是思鄉之情。千種柔情,萬般愁思,此刻,都凝聚在這冰涼如水的月光之中。“涼月三更” 中的 “涼” 字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它激活了曲中的種種意象,又扣 “秋夕” 之題,于不經意中,托出自己的身世、感受,如訴衷腸,引導人們在生動而又傷感的圖景中去感受詩人那份深刻的凝重。
上一篇:景元啟·[雙調]殿前歡·梅花|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倪瓚·[雙調]水仙子|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