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一枝花 詠雪景
沈禧
千山鳥罷飛,四野云同暝。九天敷上瑞,萬國賀升平。積素堆瓊,幻出冰壺鏡,妝成白玉京。那對節擁藍關馬足難行,臨蔡地兵威越整。
[梁州]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里醉里題詩漫送郢。你看他溯澄江下不減王猷興,沖開鷺序,蕩散鷗盟,梨花亂撒,柳絮飄零。那時節酒停斟聽唱陽春。人將別重歌古郢。想當初釣魚人擊凍敲冰,騎驢客沖寒忍冷,牧羊徒守節持旌。美名,擅稱,輝光照耀終難泯。他每志堅貞秉忠正,一片丹衷貫日星。流播芳馨。
[余音]香縑貌得三冬景,彩筆吟成萬古情。臨行持此為相贈,則愿你藝超薛譚,才壓秦青,那時節聲價超遷邁夷等。
沈禧這支套曲,題為《詠雪景》,實際卻是贈別之作。它描繪了雪中送客的情景,以及作者對將別之客的勸勉和希望。
這篇套曲,由三支曲子組成。
[一枝花]曲描繪了雪景之壯觀。面對漫天的大雪,作者不禁想到了韓愈遇到的兩場大雪: “擁藍關馬足難行,臨蔡地兵威越整。”這里借用了兩個典故:韓愈因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內”,被貶潮州刺史時,途中曾寫下“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前此,韓愈曾以行軍司馬的身份,隨宰相裴度取得平淮大捷,唐將李愬雪夜攻下蔡州,是平淮大捷的關鍵一役。這韓愈被雪阻藍關和目睹李愬雪夜攻下蔡州,都可算是關于大雪的有名典故,這里借來,意在形容眼前的漫天大雪,說它就像這兩個典故中的風雪一般,太大了。這[一枝花]全曲,極盡鋪敘夸張之能事,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漫天大雪圖。冰天雪地,大雪紛揚——這便是送客的特定環境。
[梁州]曲中,作者描繪的是送客的情況以及他的聯想。作者先實寫送別:就在這大雪紛飛的時候,那客人在江頭急匆匆尋找歸舟,我卻在顛三倒四的醉態中題寫詩句,胡亂為他送行,你看他,將要突風冒雪順澄江而下,那興致比之王子猷毫不遜色,他將沖散那江邊的鷗、鷺,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踏上歸程。餞行的飲宴中,曾停杯聽他唱《陽春》;臨別之時,又聽他唱這“郢曲”。“漫送郢”的“漫”,解作“胡亂”。“王猷興”即王子猷的興致,像那王子猷雪夜訪友一般,是“乘興而行,興盡而返”,興之所至,才不管什么風雪呢。“古郢”,即郢曲; “陽春”是郢曲中的一種,都是代指優美的樂曲。
接下來,作者一轉而寫他此時的聯想。面對冰天雪地、大雪紛飛的環境,他不禁想到一些與冰雪寒冷有關的歷史人物: “釣魚人”、“騎驢客”、“牧羊徒”。“釣魚人擊凍敲冰”,典出柳宗元《江雪》: “獨釣寒江雪”,寫隱士雪中生涯。“牧羊徒守節持旌”,指蘇武北海牧羊。至于“騎驢客沖寒忍冷”,是指孟浩然騎驢于灞橋風雪中,忍凍吟詩踏雪尋梅的事情。對“釣魚人”、“騎驢客”、“牧羊人”,作者嘆道:他們(即“他每”)確實是堅貞、忠正的代表,他們的一片丹心將流芳千古。作者寫這些人,是要以上述人物為榜樣,與客人共勉。
[余音]是寫作者以這支套曲相贈,希望對方加倍努力,超越前人。我在香縑(一種細絹)上繪出這三冬的景致,用彩筆寫出這歌詠千古名人的深情。分別時把它贈給你,但愿你的才藝超過薛譚、秦青,那時候你的聲名大可超過前人。“香縑”、“彩筆”兩句,就是指寫下這支套曲,并非真的還有畫。“薛譚”,古之歌者。“秦青”,古之善謳歌者。作者以此二者作比,是告訴對方藝無止境,希望他加倍努力。“超遷邁夷等”,是說大步超越前面所說的人等。從這支曲子的內容推測,作者送別的客人,顯然是個年輕人,也可能是作者的忘年交。
上一篇:南呂·一枝花休官·孫叔順|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南呂·一枝花妓女蹴踘·薩都剌|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