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人月圓 甘露懷古
徐再思
江皋樓觀前朝寺,秋色入秦淮。敗垣芳草,空廓落葉,深砌蒼苔。遠人南去,夕陽西下,江水東來。木蘭花在,山僧試問,知為誰開?
這首懷古的小令從寫景入手。前兩句就是一幅開闊平遠的圖畫,而且由于時間的滲入,就形成一種富于歷史感的四度空間:在京口江岸邊的北固山上有一叢宏闊幽雅的古建筑,坐落在秋色凄迷的背景上,這片秋色一直鋪展到遠處的秦淮河。這叢古建筑就是相傳建于三國孫吳甘露年間的甘露寺。從甘露寺,不由使人想到孫吳興亡的歷史。這兩句,是一種大筆的染寫。
接下來三句就把鏡頭搖向寺內,對甘露寺的具體環境進行近距離展示。如果說隨著歷史的變遷,甘露寺已不免破敗的話,則秋日衰颯的物候更增強了寺中的荒涼感。荒草掩著頹敗的垣墻,黃葉落滿空寂的走廊,深曲的臺階上生了厚厚的蒼苔。對荒涼景象的鋪敘,已把懷古傷今之情表露得十分充分了。
下半首,在以上的畫面上出現了人的活動,通過人景合寫,進一步加深懷古傷今的命意。這種人景合寫,恰與前面的寫景形成對應的結構關系。“遠人”三句既是在前文“江皋”二句開闊而有層深感的境界里添上了人物,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這一境界的厚度。“遠人南去”,愈行愈遠,使人感到無限惆悵; “夕陽西下”,使甘露寺所在的江南的凄迷秋色帶上了殘陽的光感,更具有感傷的情調; “江水東來”,不但增強了這幅大畫面的動感。同時也暗示著逝者如斯,時光在流轉,人世滄桑,令人浩嘆。“木蘭”指秋季開花的草本的木蘭,在秋季荒寂的甘露寺,木蘭花開了,一片生機,花開依舊而花開無主,故花愈絢爛,人愈傷感。山僧以此發問,更使人不可為懷。
上一篇:黃鐘·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元好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黃鐘·節節高題洞庭鹿角廟壁·盧摯|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