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贈詩》言情贈友詩歌
昔我游云閣①,及爾謬同官。
高步參師友②,長裾接綺紈③。
索居方十載,相思勞萬端④。
不言今夕遇,得盡故人歡。
酒隨彭澤至⑤,琴即武城彈⑥。
高齋屏余熱⑦,珍簟宿輕寒⑧。
葉落霜威重,蓂疏月色殘⑧。
將歸動離恨,彌傷行路難⑩。
這是孫萬壽與知友久別重逢、盡一夕之歡后又將長別時留贈友人的詩章。作者出身北朝世家,一生經歷了北齊、北周、隋三個朝代。少年時以通曉五經、博涉文史、善屬義、美談笑,深得有“河朔英靈”之稱的李德林的賞識,十七歲即在北齊仕為奉朝請,參預朝會,并任中書郎,入值宮禁。但北齊淪亡后,他在周、隋卻仕途多舛、歷盡坎坷。隋朝滅陳之年,隋文帝出于剪除諸王羽翼的政治需要,將擔任滕王文學、剛過而立之年的孫萬壽坐以“衣冠不整”之罪,配防江南,入充軍伍。三年后他作五言長詩《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傾訴內心的勃郁不平。不久即解職歸里。此后十多年不得征召。《別贈詩》 即作于屏居鄉里的后期,約當隋文帝開皇末年。
全詩凡十六句,四句一層,分敘憶舊、幸遇、歡宴、傷別等情事。發端四句將賓主的思緒引到二十多年前歡樂的青年時代。“昔我游云閣,及爾謬同官”,寫少年得意的仕歷。云閣是東漢洛陽南宮的朝會大殿,這里借指北齊宮禁。作者在《遠戍江南》詩中曾說自己“鳳池時寓直”,鳳池是位于禁中的中書省的代稱。明乎此,即知 “游云閣”實指任職中書省,與聞機要。這兩句說,從前我在宮禁中的中書省任職,榮幸地與你忝列同官。這是第一層意思。東漢的云閣又是圖繪中興名臣的殿堂,故“游云閣”還意味著為國家中興效力的抱負。這是第二層意思。相同的年輩、仕歷和理想,奠定了 “爾” “我”之間深厚的友誼。“高步參師友,長裾接綺紈”,寫公余暇日的交游,再現了當年風華正茂、氣宇軒昂的風采。彼時出入愛士好書的侯王之門,闊步參拜諸王德高望重的師友,滿懷自信地與他們討論天人關系,辯析名理奧秘; 而與弱冠王孫、綺紈公子并騎同舟,探幽訪勝,見面時則僅長揖而已。“索居方十載,相思勞萬端”,急轉直下,寫自己入隋后仕途的坎坷、屏居的苦悶。索居十載,不說“已”,而云 “方”,意味著這種黯淡的歲月正長得不見盡頭。詩人 “萬端”的憂愁,既有對親友知交刻骨銘心的思念,也有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痛。古人形容愁思之苦,曾有 “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詩·王風·采葛》 ) 的體驗,何況作者與知友隔絕已逾十年之久呢! 在這種情況下,“不言今夕遇,得盡故人歡”,出乎意外的會面是多么的令人驚喜了。自己是被朝廷 “棄置如芻狗”的逐臣,但朋友不顧嫌疑,盛情邀請自己到他駐節的官廳暢敘舊情,處于逆境,倍感友情的溫暖,知己的可貴。“酒隨彭澤至,琴即武城彈”,寫故人以美酒與弦歌竭誠款待。“彭澤”、“武城”這兩個典故,字面上均指陶淵明,但深層的含義卻是故人以陶令比喻作者,因為詩人遠戍江南時也是自免去職索居不仕,同陶令的行跡風概有近似之處。這正表現了故人對作者的推重。“高齋屏余熱,珍簟宿輕寒”,寫歡聚的場所和時間,高敞的廳堂隔卻殘秋白天的余熱,珍貴的墊席留下舒適的微寒。齋是 “高”齋,簟為 “珍”簟,足見故人款待的隆重,也暗示了故人高貴的身份。“余熱”、“輕寒”正是秋夕的特征,緊扣 “今夕遇”這個難得的緣分。“葉落霜威重,蓂疏月色殘”,承上啟下。以霜、月的變化寫歡宴延續之久,兼為再別鋪墊。“霜威重”,已過夜半; “月色殘”,則臨近拂曉了。令人不堪的再次分手已迫在眉睫。這兩句還有弦外之音,“霜威重”暗喻政治形勢的嚴酷,宦海風波的無常; “月色殘”,彈奏了自己年華將老、來日無多的感傷的心弦,從而將本詩推向急管繁弦的高潮:“將歸動離恨,彌傷行路難。” “歸”,指作者辭歸故里。“路”,指歸路,更指世途。昔日一別,十年方得一見; 今天分手,重會更不可期。江淹曾經感慨,“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別賦》) ,何況今日之別是在木葉凋零之秋,政局翻覆之時,無怪乎詩人在“將歸”而尚未歸之際,離恨別緒早已翻騰于心了。《行路難》,作為漢樂府的一首著名的歌詩,它的主題對于逐臣游子倍加敏感。孫萬壽孤處僻壤,早已為世路的艱難、友情的難得而感傷; 而經過這次短暫的重逢、竟夕的晤談之后,對于時局和友朋的情況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牽動了對本人前途難卜的憂慮,對故人仕途否泰的關切,此時此際,怎不叫他 “彌傷行路難”呢!
全詩抒發了作者對友情的珍重和身世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處于頻繁易代之時的一般士人如履薄冰的不安的靈魂。從詩的表達藝術來看,聲韻調協,屬對工切,已初具格律詩的謹嚴程式。而典雅含蓄,情景相生,詩心如行云流水,略無滯礙,漢魏古詩的風骨還依稀可睹。
注釋
①云閣: 東漢洛陽南宮云臺殿的別名。漢明帝時圖繪輔佐光武帝中興功臣三十二人于此。②高步: 猶闊步。謂氣概非凡。師友,官名,在諸王左右陪侍輔導,地位尊崇,不為君民禮數。③裾: 《廣雅》: “衣袖。”此指長揖不拜。綺紈: 指貴族子弟。④索居: 離群獨居。指去官。勞: 憂愁。⑤彭澤: 縣名。此指陶淵明。他曾任彭澤令。⑥武城: 邑名。孔丘學生子游為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以后弦歌遂為出任邑令之典。這里亦指陶淵明。⑦高齋: 官廳的旁屋。屏: 隔絕。⑧簟 (dian) :竹席。⑨蓂 (ming): 相傳堯時有瑞草名蓂,夾階而生,隨月生死。每月朔日生一莢,至月半則生十五莢。至十六日后,日落一莢,至月晦而盡。以此占日月之數。蓂疏,蓂莢疏落,指月末。⑩行路難: 漢樂府篇名。《樂府解題》曰: “《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
上一篇:《別董大》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千秋歲》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