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宿石邑山中》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韓翃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這純粹是一首寫景詩,寫的是詩人對風景的視覺感受。
石邑是戰國時趙國的縣邑,地在今河北省獲鹿縣,境內有西屏山,是太行山的東脈,高峰秀拔,為一邑奇觀。此詩寫山,只抓住一個高字著眼,卻已將山景盡攝在詩里了。
首句一入題就夸張山的高度。一般形容山峰高峻,都慣用“上薄云霄”之類的詞語,這里卻說浮云還不及山高。造成的印象似乎夸誕,但一點也不虛假,人們確實有見到過云霧繚繞在山頂周遭或山腰間的經驗。接著從主觀角度再補寫一句:仰望高峰上蒼蒼的云靄,連眼睛都看花了。前一句是寫山自在之高,第二句是寫山在人眼望中之高;高的印象經主客觀的反復描畫已經確立,似乎無庸再寫,該寫點此山的別的景色了。
的確,他將視角轉到了丹樹和天上的銀河。然而,曉月、高樹和秋河仍然是對山高的渲染。拂曉前的月亮還在高樹中飛去,還在天末,不言而喻是下弦月,悄悄地把時令點了出來。下一句說銀河是“秋河”,也是不聲不響地點明時令。月色、高樹、銀河,使山景不再寂寞,而在黎明之前,山色之在視野中所能及者,也盡在于此。這時又繳出了題中的“宿”字。
銀河為遠峰所隔,氣象已夠雄闊,曉月暫飛于高樹之間,尤使景物具有動勢。暫飛著,時見時不見,僅能在月光經過高樹之隙時看到。月兒是飛動的,李白詩“山月隨人歸”還只是人行見月行,這里卻是月兒自身在飛動。于是,讀者感到宇宙和星辰的運作,世界沒有靜止。而宿在山中,看著“曉月暫飛”的詩人,他的旅次不寐之狀也可以想見了。
因此,詩的表面只是寫景,但詩人羈旅之情也已宛然從景中透露。如沒有這點深層美感的蘊含,詩便不會為胡應麟所評的具有“高華明秀”的格調了。
上一篇:常建《宿王昌齡隱居處》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白居易《宿紫閣山北村》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