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人》言情贈友詩歌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在詩歌創作中,典故的活用不僅能使詩作言簡意賅,增大包容量,而且能以其與現實事件的巧妙吻合,加強詩作的說服力、感染力和歷史感,使得讀者在今古遙接的遐想中,受到深刻的啟迪。王維這首題名《息夫人》的小詩,便具有這樣的特點。
據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篇載 唐玄宗時期,“寧王曼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注目,厚遺 (贈)其夫取之,寵惜逾等 (寵愛的程度超過一般人) 。環歲,因問之: ‘汝復憶餅師否?’ 默然不對。王召餅師, 使見之, 其妻注視, 雙淚垂頰, 若不勝情。 時王座客十余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 ‘莫以……’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而詩人王維又適預其列,奉命作詩,當此之際,他沒有就事論事 (那樣會顯得平庸,而且可能惹怒寧王李曼,招致不測),而是跳出一步,將視線移至歷史深處,借楚王奪息夫人之例以喻今諷今。
息夫人是春秋時代息國君主之妻,后息國被楚國所滅,息夫人遂被楚王占為己有。但她在楚宮始終默默無言,楚王詢問原因,她答道: “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在 《息夫人》 中,王維將此一復雜歷史事件予以高度凝縮,開篇即云: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能忘”,是豈能忘的意思; 一個 “莫以”,一個 “能忘”,以強烈否定和詰問的語氣,突現了息夫人的義烈心性,意謂不要以為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心滿意足,我豈能忘掉舊日夫妻的恩情?這里展現的,既是對 “舊日恩”的無比眷戀,又是對 “今時寵”的深深鄙棄。是呵,今天的寵愛雖能給人帶來榮華富貫,但卻建立在欺凌弱小,蹂躪人格的基礎之上; 昔日的恩情雖已永遠逝去,但卻以其無欺無詐的真誠而牢牢刻在人的心頭。惟其是真誠的舊愛,所以令人永難忘懷; 惟其是強權者賜予的新寵,所以不能不使人感到侮辱并產生怨恨。由于一方面厭惡新寵,卻因力量弱小而不能強行反抗; 另一方面難忘舊恩,卻因其已然失去而無從再得,故而息夫人不能不懷著極度的凄怨痛楚 “看花滿眼淚”,也只有以“不共楚王言”的方式來表示自己內心的不滿和仇恨。
然而,這又豈止是息夫人的凄怨痛楚、不滿仇恨?在這描寫中,我們分明看到了被寧王李曼強行霸占了的那位 “賣餅者妻”的身影,分明看到了她那“默然不對” ,“雙淚垂頰”的痛苦情狀。無今無以思古,無古無以鑒今,我們清晰地看到,正是在對古今同一類型悲劇事件相似性的有機組合中,王維以其卓越的藝術才華和詩人的敏感心性,既賦予現實事件以深厚的歷史深度,又賦予歷史事件以強烈的現實色彩,并同時把它們凝鑄于短短四句二十字的小詩之中,從而使之以巨大的包容量、針對性和感染力,產生出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難怪在王維作完此詩不久,那位寧王似乎也立地成佛,將 “賣餅者妻”“歸餅師,使終其志”。
上一篇:《怨詩》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