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寨·翡翠長廊·忘憂谷·墨溪·七彩飛瀑·觀云亭·龍吟寺·青龍湖·天皇寺·錫嘉山莊園·葡萄井·硅化木群
天寶寨位于竹海南端仙寓洞北側50米處的懸崖之間,相傳該寨為清代(1862年)地方官府為防御石達開太平軍入川而建。此處地形險要,易于防守。古寨長1500米,高20米,寬10米左右。寨的頂部均系巖石構成,多為半邊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內有獨具匠心的13道堅固的石寨門,易守難攻。民國初年匪盜為患,又曾作為防匪要寨。天寶寨洞門口處有一巨大的黃色石柱,高十余丈,上寬下窄,形如一把黃傘。傘蓋危而不墜。相傳此石原是仙寓洞邰道人使用的傘,在他修煉成仙后,放在此地化成黃色石傘,取名黃傘石。沿古寨邊仰望,在形如刀削的紅色石壁上,或單株、或成叢的巖樹從石縫中沖出,蒼勁有力,生機勃勃。下望深谷千丈,令人心驚膽寒。晴日的天寶寨紅壁映光,四周綠竹圍合,像一幅濃彩油畫;雨霧中的天寶寨,巖頂滴珠,云煙飄拂,像一幅蓬萊水墨畫。曾有古詩贊許:“萬里高峰毓秀靈,懸巖絕壁眾山青,幾翻覓得桃源境,開鑿何須用武丁?!?br>
翡翠長廊位于萬嶺鄉至萬里鄉之間的竹海深處。在長約5公里的紅土砂石公路上,兩旁的楠竹挺拔茁壯,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紅色的公路與綠色的茂密竹林,鮮明的色彩映襯,形成了綠色的屏風,紅色的地毯,構成了秀美壯麗的翡翠長廊。翡翠長廊是蜀南竹海的主要景點之一。麗日當空,柔和的陽光透過枝間葉縫,光斑點點,道道金線撒落林間,給綠色的長廊裝點成彩色繽紛的畫廊。雨霧時節,長廊里朦朦朧朧別具情意。夏日進入長廊,涼風習習,頓覺心曠神怡,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忘憂谷位于萬嶺鄉沿溪而上約1.5公里處。忘憂谷旁,茂林修篁,苔蘚叢生,溪岸楠竹拱擁,青翠欲滴。傳說人到此地,人間憂愁皆已忘卻,故得名。狹谷兩邊高峰聳峙,谷間溪流潺潺,谷盡頭有一巨大飛瀑從百丈懸巖分三疊飛流直下,跌落在谷底石盤上,發出隆隆的巨響,濺起團團水霧,非常壯觀。瀑布里有一凹巖腔,游人入內,如坐水簾洞,故此景曰:“飛簾瓊宮”,離瀑布不遠處有一塊巨大巖石,高4米,寬5米,長6米,從中刀斬斧削般地切開一道縫隙,縫隙中沖出一排玉柱般的楠竹,頂天立地,此景被稱為“石破天驚”。不遠處有一“天生橋”,橫搭過溪,人從上走,水從下流,天然成趣。由于飛泉流水覆蓋,谷地土壤肥沃,楠竹長得既密集又粗壯,遮天蔽日,使整個山谷顯得更幽靜。
墨溪位于萬嶺鄉小橋東約1公里的溪口處,由山間竹林深處的溪泉匯流而成,溪水呈黛青色(乃水底苔蘚的反襯色)故得名。相傳為黃庭堅書寫“萬嶺箐”三字后在此洗筆,染黑了溪水。兩岸竹林小徑,蜿蜒曲折,溪邊苔蘚青青,野花爭艷,溪上竹橋、小石橋古樸典雅。向上500米處有九疊泉,每疊一米左右,從山上重疊而下,半掩竹林中。墨溪盡頭百丈懸崖上,飛瀑散為濛濛細雨,籠罩山壁狹谷,人稱“煙雨龍巖”,甚為壯觀。峭壁右方有一洞,叫猴子洞,原有水簾掛其上。宋代詩人吟詩贊道:“洞門開鑿是何年,深谷高陵幾變遷,唯有水簾流不去,至今常掛翠巖邊?!?br>
七彩飛瀑是蜀南竹海著名的水域氣象景觀。位于萬里鄉的石鼓山和石鑼山之間的葫蘆斜谷。斜谷懸崖百丈,雙峰對峙。飛瀑從百丈懸崖三疊跳躍而下,總高約200米,寬4米。陽光透過水霧反射出七彩光環,五光十色,故稱七彩飛瀑。瀑布高峻雄奇,水霧籠罩,此地面臨深谷口,當晴天正午前后,日照強烈,瀑布絢麗多彩,猶如斑斕繽紛的彩虹從翠谷中冉冉升起,燦爛奪目;或似云霓在青山上飄浮,風移云動,使人眼花繚亂。陰雨天氣,水氣和霧氣相融,滿谷云霧,時濃時淡,瀑布時隱時現。夏天雨季,瀑布象一條巨龍從天而降,鋪天蓋地,洶涌澎湃,聲震十里之外。古人曾以“飛瀑凌空萬古息”繪其形,嘆“回聲震吼驚天潮”狀其聲。
觀云亭位于萬嶺鄉小橋東3公里處。相傳清同治元年(1862年),翼王石達開在山下官興場大敗清兵,清主將唐友耕重傷不能騎馬,坐轎至此,追兵緊逼,轎夫甩下轎子逃跑,此轎子就變成了現路中央的大石。觀云亭臨巖而立。在亭中鳥瞰山下塊塊梯田如甩碎的明鏡,座座淺丘似顆顆綠色寶石。陰天濃云相聚,群山淹沒,云海翻滾,氣勢恢宏,景色壯麗。觀云亭已成為蜀南竹海觀日出、云海、佛光的絕妙之地。
龍吟寺位于竹海高峰九龍山上,海拔980米。建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有正殿、下殿、側殿、占地450平方米。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莺蜕兄亟?,現寺廟已毀,尚存石級階臺、殿宅基址和殘留碑記及明清佛像41尊。在石雕佛像中,有29尊基本完好,12尊尚可修復。其石刻工藝精湛,形態生動、線條流暢,構圖別致,藝術價值較高。寺前遠眺,長寧諸山及南溪大江皆可入覽。山間竹海掀濤,嶂岫云飛,壩上田疇交錯,阡陌縱橫,令人心曠神怡。寺南2公里,有天上宮舊址。楠竹茂密,景色幽絕。
青龍湖位于竹海東大門的插旗山下處,原為一小泊,名萬里龍潭,后建起高壩,形成平湖。湖身呈龍頭狀,頭大尾小,故名青龍湖。湖水碧綠清澈,湖周靜謐秀麗,翠竹掩映,綠草如茵。當晨曦初升,夕陽西下時;滿湖金色,萬道霞光。湖中有兩座大小相同的圓形小山,山上竹木蔥蘢,挺拔秀麗,酷似兩塊翠玉飄浮湖上。秋末冬初,群群野鶩由北來此越冬。入夜,琴蛙發出悅耳的如彈琴般的叫聲。
天皇寺位于竹海最高峰,海拔1000.2米。原有寺廟一座,現僅存殘跡。登天皇寺,能通觀竹海。舉目遠眺,在萬頃煙波浩瀚的竹海中,隱匿著粉墻青瓦的竹農人家,如海市蜃樓,時隱時現。炊煙起處,如鯨之噴水。雜生在竹海中翠柏、云杉、千樹、楨楠等,高出楠竹數米。渾圓的茶花山,夏秋之交,花開如雪。近處,群峰競秀,層巒疊翠,峰波搖曳多姿。遠處,72峰綿延數十公里,千姿百態,令人神往。
錫嘉山莊位于江安縣周壩鄉境內,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明末錫姓富戶在此建園。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進行擴建。1930年又增辟小花園——怡園,逐步成為現在結構宏大、占地1萬余平方米、有房屋108間的大型園林建筑,成為一座典型的清代莊園。莊園由兩個對稱的四合院組成??蛷d堂屋、花廳、小閨樓等分布其間,錯落有致。建筑群中的石臺階、欄桿和柱石上的龍鳳花草浮雕,刀法嫻熟,鏤刻細膩,形態自然。幽深雅致的怡園,有常青樹。曲徑縈回,暗影浮動,堪稱佳境。莊園典雅幽靜,四周簇擁著60多畝郁郁蔥蔥的楨楠林。每年春季數千只白鶩飛來此地棲息。1988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四川省錫嘉山民俗博物館,錫嘉山莊園被辟為博物館。主要陳列展出川南地區漢民俗文物資料,介紹四川民間風俗文化生活?,F有館藏文物1000多件,已辟有《耕織勞作》、《食俗服飾》、《祭祀信仰》、《婚俗》、《葬俗》、《民間工藝》、《民間舞蹈》、《戲劇》等專題展覽。
葡萄井位于長寧縣雙河鄉南部1公里處。座落在農家四合院內敞壩里。因井底石縫中終年不間斷地向上冒出一串串水泡,狀如葡萄,故得名。葡萄井口呈長方形,長3米,寬2.5米,深2米左右,四周采用長條石塊壘砌而成,是蜀南竹海景區范圍內著名的水域景觀之一。井泉終年不濁,清澈甘冽,冬暖夏涼,沿著井壁四周隙縫漫漫溢出,入井旁小溪,潺潺流淌。井旁有古榕樹,虬枝繁茂,樹冠如蓬,樹干蒼勁,盤根錯節,使葡萄井更顯古老而神奇。
硅化木群蘊藏在江安縣二龍口蒼翠峰巒之間,為遠古地質時期樹木化石。硅化木的外觀與樹相似,遠看為木,近看是石。其年輪清晰,磨成薄片,能看到完好的細胞結構。其質地堅硬,擊之作金石聲。有棕色、淺藍、淺灰、淡黃等色澤,用以制作園林,點綴廟宇景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經專家鑒定,二龍口硅化木群屬侏羅紀,至今已有1.6億年,二龍口硅化木群覆蓋面積為4平方公里,現露于斷巖和裂石縫中有126根,被稱為硅化木叢林。其中圍徑大的2米,長7米,硅化木群蘊藏數量之多,分布面積之廣,為當今國內外罕見,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的注目,相繼前來考察。
〔現代散文〕 我愛狂飚的大海,也愛蒼茫的林海,更愛那片溫柔的蜀南竹海。
乘直升飛機從“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起飛,十幾分鐘后,機身下的大地消失了,出現了一片綠,一片望不到盡頭的綠。飛機降低了高度,那片綠變成了起伏的波濤,變成了碧波蕩漾的海。再飛低些,看清了,原來匯成這海的“水”,卻是一叢叢粗壯挺拔的楠竹。
再次去竹海,從宜賓乘車約九十分鐘即到這竹海的西大門——四川長寧縣。長寧獻給旅游者一匹綠色的“哈達”——清江。雖然再乘車海,但我不忍拂逆主人的盛情,登上了去竹海的游艇。清江似漓江卻又不是漓江,兩岸沒有奇兀的山峰,但卻排滿了婀娜多姿的修竹。江水似受到竹的熏陶,也綠得那么清澈純凈,艇槳擊起浪花,水濺到臉上,嗅到了竹的芬芳。
每一個到達竹海的游人,都會受到親切的禮遇。那長達幾十里的翡翠長廊,潔凈的紅砂路,像專為你鋪陳的紅地毯;蔽天的竹梢,像為你撐起的遮陽傘;兩旁成千上萬根筆挺的楠竹,向你列隊致意;從林間探出頭來的紅杜鵑、白杜鵑、紫杜鵑,像小女孩在向你表示歡迎。
忘憂谷,多么美的名字。清溪、飛瀑、奇花、異草。更多的是竹,溫山遍谷的竹,楠竹、慈竹、苦竹、水竹、箭竹、花斑竹、人面竹、龜甲竹、羅漢竹……景比名更美,身歷其境,怎不使人忘憂?
神仙到底是神仙,他選了竹海的懸巖峭壁,為自己建立了“仙寓洞”。那洞像一條黃色的巨龍,蜿蜓盤踞在半山腰,山上仍是無邊的翠竹,山下是看不透的白云。山泉給洞口掛上水晶簾,竹海特有的琴蛙,給“仙寓”帶來了樂聲。洞中有宋元明清的碑刻楹聯。據說,北宋年間蘇軾曾到宜賓看望貶官“下放”的黃庭堅。二人游竹海,見仙寓洞口有半邊對聯:“天地出懸巖,石竅玲瓏,問混沌何年擊破?”東坡問為何無下聯?鄉人告曰:“云中尋古洞,篆煙飄緲,看神仙海外飛來?!秉S庭堅在旁嘆道:“美哉,神聯絕對,靈韻使吾醉矣!壯哉,竹坡萬里,秀色使吾醉矣!”隨即拿起叉頭竹帚,在巖壁上大書“萬里箐”三個大字。
有趣的是,仙寓洞中既有道教的原始天尊,又有佛門的觀音菩薩。鄉民既向玉皇頂禮,又向羅漢叩頭。西方的君王,為了實際并不存在的神,打了長達百年的宗教戰爭。而在東方,佛、道兩家卻長期和平共存。蘇軾信佛,自號“東坡居士”;庭堅愛道,自稱“山谷道人”。兩人并沒有因“教見”不同而傷和氣。看來,多幾分互諒多許多友誼;少幾分偏狹,更少許多肅殺。
使人贊嘆的是那竹海中的樹,竹性高節耿直,竹林中的樹,也變得高直少枝。有限的空間,不許它枝葉橫生,環境逼迫它天天向上,“君子國”里容不下小人。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直沖云霄,竹海中也有植物俯首帖地生存。和恐龍同時代的蕨類植物蔓延在斷巖峭壁,它們抓住從林間透過的少許陽光,頑強地活著。一億多年了,它總是低頭無聲,用自己那寬大齒狀的葉,遮護著大地,和竹相依為命。
竹海,充滿了和諧的競爭,競爭使竹與竹,竹與木都更加挺俊。風來了,相互依靠,撐持著春天;雪來了,并肩負載,頂抗著嚴寒。
在竹海,我看見許多長在斷巖上的竹,從斷層剖面,看見竹根扎得那么深。那根,心甘情愿忍受著黑暗;為了使枝干獲得光明;那根,在巖石中變得扭曲,為了使枝干更直挺,要頂天立地,就得深深扎根。
竹根古稱“龍孫”,而炎黃子孫則稱為“龍的傳人”。竹的根,中國人,二者到底有什么關聯?
我問。
(朱炳宣)
〔民間文學〕 竹海山麓,有個“淯江毓秀,文峰鐘靈”的雙河古鎮。東門一井,蔭籠在千古黃桷樹下,明萬歷年年間,洪水淹去一半城墻,井水依然不溢不漫;清道光某年長寧河干見河底,井水盈盈不減分寸。水井成長方形:三丈長,兩丈寬;青石錮出地面六尺。石條合縫處沒有灰漿,但滴水不浸。水深數丈,彩石斑紋,魚蝦觸須,歷歷可見可數。井壁一鏤雕石龍,引頸噴玉,栩栩如真龍戲水。井內,水泡沸騰,上面還未散去,下面又沖起。此起彼伏,珠連玉迸,一串串,一朵朵,難怪叫葡萄井。井奇,井的由來更奇:傳說是漢丞相諸葛亮用木牛流馬從成都運來的。民間傳說,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孟獲節節敗退,到了雙河城下,見城墻高厚,護城河深寬,四山險峻,無樹無水。心想:正是以守為攻的好地方。
孔明探得南軍在雙河設防,神速地追到了雙河城下,重重圍住??酌饕坏骄团c諸將登山查看:旌旗鮮明,兵器森嚴。民工和兵丁仍在加固,漢人通常四人抬的條石,蠻人一人背之;挑水的伙夫,水桶如漢家蓄水的橫桶??吹檬褴娔康煽诖?。恰恰此時,一隊蜀軍伙夫來護城河挑水,河東河西水桶對比,懸殊太大,引得蠻軍哈哈大笑,跟著箭簇如飛蝗,蜀軍挑著小小空水桶狼狽逃回。
孔明回營升帳問:“南王堅壁清野,我何以對?”魏延道:“彈丸之田,破如反掌,我幾十萬大軍每人一包土,堆過城堞,再每人燃一捆稻草投入城中,雙河城瞬間煙消?!?br>
王平曰:“投毒于護城河,彼飲之,不攻自破。”
馬謖道:“二位將軍之計皆可克敵,然世代之怨難解矣!還是攻心為上?!?br>
孔明環顧左右,高聲道:“諸將聽令!”眾將肅然起立。叫過張嶷,如此如此;叫過王平,這般這般;叫過趙云、魏延、張翼、馬岱等,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眾將得令而去。
翌日,蜀陣金鼓齊鳴,孟獲登城樓觀看;東門外蜀軍,一手提水桶一手執盾牌,涌向護城河,孟獲暗想:彼缺水舍命而來。“射!”哈三將軍一聲令下,一道箭的墻護住了護城河;蜀軍搶水不戰。蠻王喜形于色道:“孔明半世英名將在雙河城下丟盡!”言未盡,只見東門、西門、南門,蜀軍如蟻分頭涌來,同樣各方蠻兵萬箭齊發,箭起,蜀軍停;箭停,蜀軍又攻。一連數日。哈二將軍向蠻王孟獲稟報:“箭已射完,沒材料再造?!毙U王妻祝融夫人曰:“箭完,護城河難守,雙河城危矣!”蠻王曰:“城中打井供我飲用,投毒護城河,彼飲自滅?!北娦U軍齊稱妙計。
南軍緊閉城門,蜀軍挑水者絡繹不絕,并高叫“謝謝蠻王之河水”!
孟獲竊笑:“死在臨頭,還謝我水??磥恚酌髌接挂病!庇谑敲娦U軍作好準備,待夜間蜀軍毒倒后殺過護城河,叫他片甲不留。
鼓打三更,夜黑風緊,蜀營燈不明,火不亮,寥寂無聲。孟獲王興奮異常,傳令:“大軍出發?!焙鋈恍∽鋪韴螅骸皢⒎A大王,拐了拐了,我軍大部口吐唾沫,人事不知。將軍們說是作了邪!”蠻王出視,不僅兵士如此,半城百姓亦如此。嘆曰:“天亡我南邦乎!”祝融夫人曰:“大王別慌,蜀軍無聲無息,比我軍中毒者更勝,快點齊還未中毒之卒夠矣!”話音未落,蜀營中驟然鑼聲咣咣,喊道:“水井已從益州運到,快去中軍領取,每隊一口!”“咣咣咣……”接著四山八嶺燈火齊明,山道上人影晃動。蠻王大驚失色道:“蜀軍怎未毒倒?難道水井也能搬動么?”此時,只見東城下,似眾星捧月樣,蜀營眾軍擁出了漢丞相孔明:綸巾羽扇,身披鶴氅,威嚴而又平和,對孟獲曰:“蠻王別來無恙耶?我漢主知南征路上缺水,命馬岱用木牛流馬從益州運來一百口水質甘冽、香醇的上品水井,井中噴水還噴葡萄,解渴充饑。我有如此強身健體之水井,要汝護城河之水何用?”孔明又曰:“吾不乘人之危取之,現送汝益州葡萄井一口,解汝軍民燃眉之急,略表蜀漢原與南邦水結寧睦之心!”南軍聽罷大喜,紛紛欲開城門抬回水井。蠻王大喝:“水有源,井豈能搬?孔明妖言惑眾!”漢丞相大笑,手一指:“請看!”孟獲等順著孔明羽毛扇指處看去,只見南門筆架山上,北門登云亭路上,東門杉樹坳道上,西門上西山上,蜀軍領水者來來去去,每四人或二人抬一口,井口還噴著晶亮亮的葡萄??吹帽娦U軍呆若木雞。孟獲想:“孔明真能運水井,神人助漢也?!?br>
火光中又閃出一員虎將道:“吾常山趙子龍也,爾等已成罐甕之物,丞相不計蠻王反復無常之過。城中之井水不能飲,現留下東門一井活汝族類。至于蠻王,我等不必擒他了,去留任便;如要再戰,現送還我軍拾來爾等射我之箭十萬枝;并送益州來之大米百擔?!闭f完,果然,蜀軍井然有序地撤退。留下一擔擔白燦燦的稻米。眾蠻軍活命要緊,潮水般跨過護城河橋,果見一新井,眾軍跪下牛飲,齊稱:“益州孔明水,圣水也!”眾人搬回米擔。蠻王羞愧,越山而去。
(吳延松 整理)
上一篇:描寫《天下第二泉》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天平山》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