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達(dá)善《黔靈山看梅》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吳達(dá)善
遮道蒼松翠欲流,竹林茅屋半山幽。
個中清趣誰消受?袖得梅花過嶺頭。
黔靈山位于貴陽市西北隅,為黔中名勝。此詩題為“看梅”,前兩句卻均不言及梅花,而是先寫蒼松翠竹。時令雖在嚴(yán)冬,但眼前所見,蒼松依然濃蔭覆道,翠色欲滴; 竹林也照樣蓊蓊郁郁,掩映著半山茅屋,景致十分清幽。這兩句寫出途中山景。山景固佳,然不免使人納悶: 一首七言絕句,已去一半篇幅,而梅花尚無蹤影,這豈不有些離題?細(xì)思之下,不禁恍然大悟: 松、竹、梅,人稱“歲寒三友”,詩人用心,當(dāng)在利用這一為人熟知的形象,引起讀者作連類相及的聯(lián)想。這里明寫松竹,渲染氣氛,且兼暗出梅花,引發(fā)下文。
下面應(yīng)該寫到梅花了吧?可是詩人又不正面寫來,而是故作一問:“個中清趣誰消受?”此一問中矜夸炫耀的意味甚濃,意即 “得享個中清趣者,舍我其誰?” 活現(xiàn)出詩人怡然陶醉、得意忘情的神態(tài)。“個中清趣”,即指詩人于觀賞梅花中所引起的種種審美感受。第四句“袖得梅花過嶺頭”,詩人以跳躍的筆法,略去對賞花過程的具體描繪,直接寫出折梅歸返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袖得”二字表現(xiàn)出對梅花珍惜愛護,小心翼翼之貌; “過嶺頭”,則言翻山越嶺,步履輕快,見出心情之歡愉。這后兩句中,詩人自入畫圖,通過詩人反映出來的濃郁的情趣,盡情贊頌了梅花之美。
這首詩在寫法上很有特點,詩人或?qū)懮n松翠竹,或?qū)戀p花之人,就是不直接落筆于梅花,而妙在不寫梅花,卻又處處是梅花身影。歷代吟詠梅花之作甚多,其中名篇警句更常為人們熟悉傳誦。此詩避實就虛,不落窠臼,誘人想象,可謂構(gòu)思精巧之作。
上一篇:李師中《麥積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牧《齊安郡中偶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