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與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首詩約作于長慶三年或四年 (823或824) 的初春。其時,詩人在杭州任刺史。錢塘湖,即西湖?!断檀九R安志》:“西湖在郡西,舊名錢塘湖?!比娨栽娙恕靶小敝兴妬頎顚懢拔?,是一首很有名的寫景抒情詩。
首句“孤山寺北賈亭西”,點明了春游的地點。孤山寺,又名永福寺、廣化寺,在孤山上,是隋、唐間古寺。一說建于南朝陳天嘉初年 (561年前后),今廢。孤山,是西湖中外湖與里湖 (又稱后湖) 之間的一座小山。其地山水分合。若近若遠,路盡橋通,不淺不深,大可人意。宋代處士林和靖 (名逋,字君復,和靖為其謚) 曾于此結茅為室,編竹為籬,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高臥孤山竟達三十余年,美名揚遍天下。賈亭,即賈公亭,唐德宗時杭州刺史賈全所建。今已廢。詩人漫步孤山寺的北部,暢游賈公亭的西面,盡情飽覽西湖的大好春光。
“水面初平云腳低”,是詩人看到的美景之一: 春天湖水初漲,水與岸平; 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疊疊的白云,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云腳低,表示空氣濕潤,春意盎然。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是詩人看到的美景之二。暖樹,向陽的樹木。新燕,新來的燕子。這兩句意即: 幾個地方的早鶯爭著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呢?早鶯和新燕,是春天的象征,它們的忙碌更增了春意。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是詩人看到的又一美景。春天的西湖,百花爭開,萬紫千紅,令人眼花繚亂; 湖邊的青草則剛吐嫩芽,才能遮沒馬的四蹄。唐時,西湖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皝y花”、“淺草”中呈現了“人眼”與“馬蹄”,使讀者能見到春游的人。
二、三兩聯,詩人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西湖早春圖。
第七句“最愛湖東行不足”是作者胸臆的直抒,它既交代了詩人游覽路線: 孤山寺—賈亭西—湖東,又表明了詩人對“湖東”景物的偏愛。行不足,游不夠。湖東有什么樣的大好風光使詩人如此喜愛,竟至流連不已呢?詩的最后一句則作了解答: 春天抽枝長葉最快的楊柳,已經把一條白沙堤籠罩在綠蔭中。白沙堤,又名十錦塘、白公堤,簡稱白堤,是西湖中的一條長堤,把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相傳為白居易所筑,其實不是,它早已存在; 后人為紀念白居易,才改稱白公堤。
這首詩,作者緊扣題中的“行”字,以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描繪了云水相連、鶯燕忙碌、花草向榮、暢游白堤的西湖春景,表達了作者樂觀主義的情緒和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王文濡評曰:“寫景處著幾處、漸欲、才能等字,想見其一路行去,又確是湖上春行,移不到他處; 所用山、水、寺、亭、鶯、燕、花、樹、柳、云、泥諸字,亦不覺其復,尤見手法靈勁。”(《歷代詩評注讀本》) 確為的評!
上一篇:王叔承《金陵游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歸莊《錦堂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