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
位于市區北面的周江之岸,高53米,因臨江一側山壁陡峭。如堅固的屏障,故而得名。是鎮江三山名勝之一,形勢險要,風景秀麗,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一千四百多年前,梁武帝曾登臨此山,眺望壯觀的長江雄姿,曾為此發出過“天下第一江山”的贊語,并將此山易名為“北固山”,現今橫嵌在北固山甘露寺坡墻壁上“天上第一江山”6個大字,系南宋著名書法家吳琚重寫。唐代又稱“金陵山”。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3部分組成。前峰又稱鼓樓崗,相傳是三國孫權的宮殿和周瑜的帥府所在地。中峰舊有北固山房,山下有東吳大將太史慈墓與已湮沒的宋代杰出詞家柳永墓。后峰亦稱北峰。系北固山主峰,是名勝古跡薈萃之地。山上許多古跡都與三國故事有關。雄踞山巔的甘露寺,相傳劉備就是在大殿里被招親的。位于寺后的多景樓,俗稱“梳妝樓”,相傳是劉備夫人孫尚香梳妝臺舊址。現樓3層,臨江而立,畫梁飛檐,是北固山風景最佳處。宋元以來,是文人雅士宴會賦詩的場所。米芾曾譽之為“天下江山第一樓”。它與洞庭岳陽樓、武昌黃鶴樓齊名,被譽為古代“萬里長江三名樓”。位于后峰最高處的北固亭,又名凌云亭、摩天亭,相傳孫權妹妹孫尚香聽說丈夫劉備戰敗,憂憤死于白帝城,曾于此設奠遙祭,后投江殉情,故又稱為“祭江亭”。北固山其他著名景點還有鐵塔、試劍石、走馬澗、狠石以及新近落成的、為紀念唐代日本友好使者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的漢白玉詩碑,上面鐫有當代中日著名書法家,分別用中、日文書寫的阿倍仲麻呂的《望月望鄉》詩:“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古詩文賞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是洛陽人,這首詩大約是詩人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船經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詩人睹物感懷,即景生情,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這篇起首便用一對偶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巧妙地點明了北固山的位置,交代了自己客泊他鄉異水的情景,詩人正乘著一葉扁舟。經過眼前的“綠水”駛向那“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一種漂泊江南,神馳故里的羈旅之情,溢于言外,與末聯的“鄉書”、“歸雁”一脈相承,遙相呼應。下面四句便扣著“綠水”寫江上的景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所見,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江岸平了。而開闊平靜的大江上只有詩人小舟上的帆高高懸起,顯得十分突出。闊大的景象中蘊含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孤寂。為什么潮平江闊而行人卻如此稀少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原來作者是于歲暮臘殘之時連夜行舟的。這一聯描寫的就是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當殘夜尚未消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冉冉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月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明時序的交替,歲月更迭時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而恰恰在此時,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詩人思鄉之情更烈。于是只好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這北歸的大雁身上,讓它替自己問候一下遠在洛陽的親人吧!這兩句用比喻寄托情思,筆意簡潔,余味無窮。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詩語言自然流暢,三、四兩句寫景清新,五、六兩句富于理趣,雖經錘煉,卻無斧鑿之痕,因而遂成名句,膾灸人口。當時的宰相曾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親手題在政事堂上,作為寫詩的典范,可見其煉意之高妙。
(楊立群)
〔現代散文〕 沿著一條長長的坡道,我們登上了北固山。走過一段令人感到挺幽靜的龍埂之后,一座鐵塔出現在眼前。這鐵塔名叫衛公塔,建于唐朝。東面墻上“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筆勢雄勁,極為醒目,相傳是梁武帝所書。東側平臺上,便是剛揭幕的阿倍仲麻呂詩碑。在高3米、寬1. 1米、厚0.3米的純白的大理石碑體上,用中日兩國文字鐫刻著有“日本鑒真”之稱的阿倍仲麻呂的《望月望鄉》詩篇。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執筆,詩碑上的中文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沈鵬所書,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魚龍碑額。
迎面便見甘露寺,它是北固山的主體建筑,古拙渾厚,雄踞山巔,形成“寺冠山”的獨特風貌。自從《三國演義》寫了一段劉備招親故事后,甘露寺蜚聲海內外。
出寺向東,就是溜馬澗。孫權曾在這里笑劉備“南人不能乘馬”,激起劉備“躍上馬背,飛走下山,復馳騁而上”。這坡確實陡得很,可見劉備的騎術很不一般。寺后就是試劍石和狠石,劉備和孫權曾在此以劍試石,闊論天下形勢。山的最高處是凌云亭。相傳劉備死后,孫夫人在此灑淚望江祭劉備,凌云亭因而也叫祭江亭。
北固山上最吸引游人的是面江而立的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多景樓,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題之為“天下江山第一樓”。這座可觀賞多景的古樓,傳說三國時,吳國太就是在多景樓上相中了劉備為女婿。而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出嫁前,也選中了多景樓梳妝打扮。米芾對這里的山光水色、眾多美景,在《凈名齋記》里倍加贊美,指出:“東北極海野,西南朝樓山者,謂之多景。”陸游在《水調歌頭·多景樓》中贊譽:“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的不朽絕唱,更是集中抒發了千古風流人物的觀景心曲。當年陳毅元帥登樓縱覽,欣喜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長江萬里畫卷”。
(張成)
〔民間文學〕 在很古的時候,鎮江的江面很寬,江南岸望不見江北岸;不過風平浪靜之日,兩岸百姓常常乘著船只來往。
有條老龍犯了天規,玉皇罰它沉到鎮江江底。老龍還不安分,把頭抬起來,讓兩只眼睛露出江面。這兩只眼不住轉動,像水底冒出的兩座活山,船只碰上就被撞翻沉沒。不知多少人送掉了性命。
有一次,有位很年輕的仙子,駕著祥云經過鎮江,聽到下界一片哭聲,便收住云頭,變成一個凡間女子,走到哭泣的人群中,問一個寡婦:“大嫂,你哭什么?”
“我家丈夫坐船出門,船被兩座活山撞翻,沉下江了。”
仙子奇怪:長江里怎么有兩座活山的?她駕起祥云,細細往下一看,認得了,是老蒼龍的兩只眼睛。她馬上到江里去問老蒼龍:“你兩只眼睛伸在江面上,害死了多少人命,你可曉得?”
“根本沒這回事。”老蒼龍說。
“你有眼無珠?你看不見江邊上多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哭親人?”仙子又問。
“他們愛哭就哭,與我無關,我是一點不傷心。”
“我勸你把兩只眼睛閉起來吧。”
“生著眼睛不看東西?笑話!”
仙子看老蒼龍很傲慢,不通人情,就駕著祥云走了。
過了一陣子,仙子又經過鎮江上空,聽見下面哭的哭,嚎的嚎,撥開云頭看看,原來還是那條老蒼龍作惡,它在水底下嘆氣,水面上就現出了一個個大漩渦,又把船卷翻了好幾條。仙子又到江里問老蒼龍:“你嘆氣嘆出的大漩渦,害死了好多人命,你不傷心嗎?”
“哪個叫他們行船不睜眼睛,跑到這里來的?”
“你不會不在江底下嘆氣嗎?”
“我高興在哪塊嘆氣就在哪塊嘆氣。玉皇大帝都不來管我,我倒會管閑事?”
仙子氣沖沖地上了天,到南天門把這情形一五一十告訴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不相信,仙子撥開云頭叫太白金星看。太白金星看了后長嘆一聲:“你是天上的仙子,凡間的事情,你不要管吧!”仙子聽了,在太白金星面前哀哀戚戚地嚎哭起來,一面哭一面說:“想不到你老人家也只顧自己,不顧人間的死活。做仙家的不問人間的災難疾苦,我情愿去當凡人了。”
太白金星看仙子哭得傷心,也動了情:“孩兒,你如果確實肯當凡人,我倒有一個法子。”
“什么法子?請你快點告訴我。”仙子止住了哭,揩干了眼淚。
太白金星抖抖落落地從腰里摸出一把金鑰匙,跟仙子說:“大年初一就到了,你趁諸神來此聚會,到靈霄寶殿后面碧玉寶庫里,拿三顆定龍珠去把那老蒼龍定住,就能消災了。不過,如被玉皇大帝發覺了,你就要被打下凡塵的。”
“我心甘情愿。”仙子說。
太白金星把金鑰匙交給了仙子。
到了大年初一,諸神上天聚會。仙子悄悄找到靈霄寶殿后面的碧玉寶庫,用金鑰匙開了庫門,按太白金星的指點,在寶庫第九層格子里,拿了三顆金光閃閃的定龍珠,駕云到了鎮江,只見老蒼龍的兩眼不住轉動,嘴里不住嘆氣,又撞沉和卷翻了好幾條船。仙子忍無可忍,對準老蒼龍兩只眼珠,撂下兩顆定龍珠。果真,老蒼龍的兩只眼珠都不動了,永遠定住了。這就是金山和焦山。
仙子心想:如果老蒼龍不再嘆氣弄起大漩渦來,我手里這顆定龍珠就不往下撂了。哪曉得老蒼龍一見仙子,就怒吼起來:“你定了我的眼珠,我非報這個仇不可!”
“我勸你屏住氣吧。”
“你敢跑到我嘆氣的漩渦里來,我連你一口吞掉!”
仙子只好駕云升到空中,對準漩渦把最后一顆定龍珠撂了下去。漩渦的水不轉了,長江平靜下來,船只又太太平平地來往了。老蒼龍呢?定龍珠一下來,就再也不會動了。
仙子回去見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發慌了:“孩兒,你還回來?這個事把我也牽進去了。”
“你放心,我決不會連累你老人家。”
正說著,天兵天將到了,一把抓住仙子,大喝道:“碧玉寶庫里的定龍珠是你偷的?”“不錯,是我拿的。”“你的金鑰匙哪塊來的?”“我偷太白金星的。”
天兵天將又道:“仙子偷盜,本該碎尸萬段,玉帝因聽太白金星說你是拯救下界萬民,賜你一個全尸。”說罷便把仙子處死了。
正在這時,天空烏云滾滾,風狂雨暴,三聲殺炸炸的響雷,在江邊劈了個又大又圓的深水塘。過了半天,仙子的尸首在碧清碧清的水塘里飄起來了。人們紛紛議論,估猜仙子的死,跟江中心的兩個山定住和漩渦不轉有牽連瓜葛。人人哀嘆,個個流淚。你一鍬土,我一擔泥,把塘填平,在上面壘起高高的墳堆。
天天壘,日日壘,感動了地神,他也幫著把墳堆升高,把墳堆上的泥全變成了石頭,永遠固定在長江邊上,后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北固山”。
(郭維庚 趙慈風整理)
上一篇:描寫《化城晚鐘》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北麓園》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