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白居易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
這是一首抒情詩。唐憲宗元和十年(825)春,詩人與宗簡(詩題中的“元八”)都在朝廷供職,宗簡在長安升平坊購了一所新宅,詩人想與他結鄰而居,乃賦詩相贈。詩的前四句寫兩家結鄰之宜行,連用“墻東”、“三徑”和“綠楊”三個典故,說明二人心跡相親,志趣相同,一定會成為好鄰里。墻東,喻隱者所居處。用王君公的典故。《后漢書·逸民傳》記載當時的諺語云:“避世墻東王君公。”王君公是一個品格高尚的隱士,后世便用“墻東”來比喻隱者的居處,到唐代還用來指官運不通者居住的地方。三徑,趙岐《三輔決錄》: “蔣詡舍中竹下開三徑。”陶潛《歸去來辭》: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均用來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綠楊: 《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與張融并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二株楊柳。”后人用以比喻結鄰。后四句則寫卜鄰之懇切,“暫出”、“安居”、“終身”、“子孫”,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愈轉愈深;“豈得”、“獨可”,反問一句,緊追一句,讓人不得不生實獲我心的同感。貌似說理,實為抒情,表現出殷切而純真的情誼。其中頷聯二句: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顯示出作者的生花妙筆。
上一篇:王維《雜詩》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柳宗元《漁翁》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