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尋越中山水》唐山水詩鑒賞
李白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回。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其主旨不在抒寫離情別意,而在描摹“越中”的山容水貌,以久歷其境者的慧眼為友人指引游覽的津梁。唯其如此,從詩的形象系列來考察,也許將它歸于山水詩一類倒更恰當。“越中”,指唐越州所轄各縣,以今浙江紹興為中心。其間,不僅有秀麗如畫的稽山鏡水,更有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而這在作者的筆下都得到了生動的展現。
一、二句破題。“謝客”,本謂謝靈運——謝靈運幼時曾寄養于杜明師家,故名客兒。這里則是指代友人。作者聽說友人將去越中尋訪山水,深以為契,因為在他看來,只有稽山鏡水能與友人的才情相愜(“偏宜”者,最合適、最相稱也)。這樣起筆,不僅與題意扣合甚緊,而且將對友人的稱許與對稽山鏡水的贊美融合在一起,暗示出: 以友人之才情徜徉于稽山鏡水間,是 “兩美相映”,各得其宜。
三至八句以縱橫捭闔、舉重若輕的詩筆展示稽山鏡水的絕代風姿?!扒r泉灑落,萬壑樹縈回”,既點出其丘壑之眾,又見出其林泉之美,筆力雄健,境界闊大。其中,“灑落”、“縈回” 二詞,不僅揭示了“巖泉” 與“壑樹”特有的令人心旌搖曳的動態,而且使整個畫面平添了生氣和活力。如果說這兩句是對稽山鏡水的總體觀照的話,那么,接下來的四句則是對稽山鏡水間的代表性風物的散點透視?!扒赝保盖赝?。據《水經注》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為眾峰之杰,陟境便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游會稽,登此山以望東海,故名?!拔髁辍?,在蕭山縣西十二里。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范蠡筑城于此,以求固守,謂之固陵。 又稱西陵。 后吳越王錢镠改名西興。 “越臺”, 即越王臺, 為越王勾踐登眺及延賓之所?!八R”,夸喻湖水之清且凜冽?!把┥健?,極擬浪濤之白而洶涌。不難看出,攫入作者筆底的既有匯合了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觀,也有回響著歷史足音的人文景觀。人文景觀使人聯想到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慨然涌起“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豪情;自然景觀則使人領略到兼具陰柔之美與陽剛之氣的新奇境界,而油然生出 “人行明鏡里,鳥人屏風中”的幻覺。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匯于一篇,不僅造成時間與空間的交叉和延伸,增加了畫面的深度和廣度,而且也給讀者提供了更充分的馳騁想象和舒展情思的余地。
最后四句在對前賢勝概的欣羨和景仰中,寄托與友人的相期相勉之意。“八月枚乘筆”,化用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并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句意?!叭齾菑埡脖保瑒t隱括晉代張翰故事——張翰,吳人,據《晉書》本傳,“翰任心自適,不求尚世。或謂之曰: ‘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耶?’答曰: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瘯r人貴其曠達”。這里,作者將枚乘和張翰這兩位自己所欣羨和景仰的前賢牽引出場,自然是別有用心的。他試圖藉此說明: 前賢尚且以觀乎山水、任心自適為樂事,我輩何不放浪于山水之間,以求娛情遣興?這既是對友人的期望,也是一種自我勉慰。“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詩以盛贊尋訪越中山水之樂作結,使全篇首尾圓合,頗具渾成之致。
上一篇:李白《送友人入蜀》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許渾《送杜秀才歸桂林》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