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一枝梅放嶺南春,堪與孤山作比鄰。
太息乾坤正蕭瑟,揚風扢雅要斯人。
廣南社,即南社廣東分社,又稱粵社,發起人為順德蔡哲夫、番禺沈孝則。廣南社約籌備于1911年廣州起義失敗前后,而正式成立于辛亥革命后(《南社叢刻》錄謝華國撰《南社粵支部序》一文,該文落款為“中華民國元年月日序”,可為參證)。據南社成員鄭逸梅回憶,廣南社于1917年春始假座廣州六榕寺舉行第一次雅集,39人與會,以后發展到社友200余人。越南社,即越社,是南社在浙江的分支機構,成立于1910年冬,發起人為宋紫佩等。本詩作于1911年,是祝賀廣南社即將成立之作,共為十首,此選其一。
詩的第一句,把廣南社比作開放在嶺南的一枝俏麗的梅花,它給嶺南帶來了一片春色。舊時稱五嶺以南的兩廣之地為嶺南,此處單指廣東。而位于江西、廣東交界處的五嶺之一的大庾嶺,古時嶺上多梅,素有梅嶺之稱。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有句云:“秋水漫湘竹,陰風過嶺梅。”宋蘇東坡《定風波》詞,亦有“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之句。因此,以梅喻廣南社,于事于地都是極為貼切相宜的,且與下句發生于浙地之越社構成某種意義上的聯系,可見詩人用心之巧。
第二句中的孤山,指孤峙于杭州西湖里外二湖之間的一座小山,地廣約20公頃,海拔30余米,山雖不大,然風景絕勝,且山上多梅,故又名梅嶼,且因宋代愛梅成癖,人稱“十詩九言梅”的詩人林和靖曾隱居于此,孤山之梅就更是名聞遐邇了。詩人在這里以孤山指代孤山之梅,而又以孤山之梅喻浙地之越社。嶺南之梅與孤山之梅為鄰,廣東之粵社與浙江之越社正可以為友。以梅為線索,詩人把廣南社與越南社聯系到一起,表達了他由衷的贊美和無限的喜悅之情。
三、四句寫對時局的感慨以及對南社同志的殷切期望。從組詩中的另一首“五羊城畔妖云黑”一句,本詩中的“乾坤正蕭瑟”,大約是指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的失敗和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妖云翻滾,革命受挫,詩人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進而為深沉的嘆息。也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把革命的號角吹得更響,需要南社的同志用戰斗的詩篇為蕭瑟的乾坤增添春色。人民文學出版社《近代詩選》中,本詩第四句作“揚花扢雅”,當為“揚風扢雅”之誤。風雅,本指文章教化,這里借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精神和意志,這可從詩人所主張的“倡設南社,固以文字革命為職志,而意實不在文字間也”(《無盡庵遺集序》)得到證明。
上一篇:秋瑾《題芝龕記(八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馬君武《嵐山觀櫻》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