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太湖秋夕》唐山水詩鑒賞
王昌齡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王昌齡的詩作,成就最高的是邊塞詩和宮怨詩,胡應麟《詩藪》中曾用“言情造極”四個字給予評價。《太湖秋夕》雖是一首寫景小詩,也體現了“言情造極”的特點。詩人描寫太湖秋夜的景致,溶進自己的情思,用極為純熟的藝術技巧表現出來,使人有吟味不盡之感。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寥寥十個字,煙雨沉沉,霧氣迷濛,洞庭山上白霜幽幽,太湖秋夜的肅颯之景,如在目前。“洞庭”指太湖中的兩個島嶼,即東西洞庭山。“微”字狀霜之淡薄。這一聯的重心落在“寒”字上,為貫穿全詩的情緒的統領。
“月明移舟去”指云動月移,非舟行也。由于月影搖搖,好象船在移行一樣。可知詩人在舟中仰望明月浮云,已過了許久,不覺心搖神馳,如在夢中一般,忘了周圍的一切,忘了自己的存在,魂魄越過千山萬水,又回歸故里了。但這畢竟只是一剎那間的錯覺,水面上一陣涼風拂來,天空歸雁南飛,詩人從凝神靜思中驚醒過來。這首詩就到此結束,好象還有話要說,但詩人卻停住筆,沒有再往下寫。這恰恰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
《太湖秋夕》寫了煙雨、落霜、明月、舟船等,這是人人可以看得到的。但由此所引發的感受、情緒卻不是人人都能表達準確的。得人心之所同,發他人所不能發,這就是詩人高人一籌的地方。王昌齡一生坎坷,命途多蹇,此時此刻,太湖秋夕引起的萬端感慨,他僅借助夜靜夢歸、海風暗度、北雁南飛幾個模糊形象,使情融于景,把胸中隱約凄惋的情思、難言的感受,不露筋骨地傳達出來了,其言外之意,油然而長。
試想一下,如果詩人再多續寫幾句,抒盡胸中郁悶,必定會大大限制讀者的想象范圍,使這首意遠情遙的詩減色不少。
上一篇:楊基《天平山中》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晁端友《宿濟州西門外旅館》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