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題君山》唐山水詩鑒賞
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君山,在湖南岳陽縣西南的洞庭湖中,一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據古代傳說,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姊妹曾在此山居留,死后又葬于此山,所以后人遂把此山稱為君山。現山上有“虞帝二妃墓”,墓前有聯曰:“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上下聯首字即為“君山”。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湖山俱佳,歷代題詠甚多,這首七絕即為名篇之一。
這首詩的佳妙之處在于構思新穎,不落俗套。它全是從水中倒影的角度來描寫君山的。如同霧中看花一樣,此詩可以說是水中看山。全詩想象豐富,比喻新巧,融神話傳說與自然風光于一體,繪形繪色、維妙維肖地寫出了君山的秀麗之美。
從詩中看,作者游湖之時恰逢天清氣朗,風平浪靜,一碧萬頃,湖水的透明度非常高,對水中的山影看得格外真切。首句中的“影沉沉”,形容山影映入水中的沉穩形態,給人以厚實凝重的感覺。第二句“碧色全無翠色深”,是寫水中山色的,蒼翠的君山映入碧水之中,山色顯得更加深沉了。這句運用了映襯對比的手法,以湖水的“碧色全無”來映襯對比山影的“翠色深”,鮮明地寫出了君山的色彩美。
后兩句“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是以美麗的神話傳說來盛贊湖山風光之美,認為這里的風光之美非凡人所能居住,而應該是女神梳洗打扮的地方。作者觀賞洞庭湖的湖山勝境,自然想到了流傳在這里的舜之二妃的神話傳說。“水仙”即指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相傳虞帝舜南巡,病死于蒼梧,二妃見舜久不歸,便四出尋找,后溺于湘水而成為“湘靈”,湘靈“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水經注·湘水》)。作者以神話傳說來贊美自然風光,增強了詩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自然風光里又糅進了文化因素,提高了君山的審美價值。神話傳說的運用,自然是作者豐富想象的結果,在具體化用舜之二妃的神話傳說時,作者同樣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洞庭湖波平如鏡,他就把洞庭湖想象為女神梳洗打扮時所用的一面鏡子,而君山呢,則是映照在這面鏡子中心的一枚螺形青黛,說不定女神正一手持鏡,一手拿著這枚螺形青黛描眉呢。青黛,是古時婦女描眉用的一種青褐色顏料。用 “一螺青黛” 比喻君山的小巧玲瓏的形體,非常形象,非常恰切。劉禹錫曾有詩贊美洞庭湖風光: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雍陶的這句“一螺青黛鏡中心”可能受到劉詩的啟發,但他是和神話傳說聯系在一起寫的,畢竟有自己的新創造,讀來還是頗感新鮮,詩意盎然的。
上一篇:方干《題君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