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祁奚請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出奔楚【1】。宣子殺羊舌虎,囚叔向【2】。人謂叔向曰:“子離于罪,其為不知乎【3】?”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4】,’知也?!?br>
樂王鮒見叔向曰【5】:“吾為子請?!笔逑蚋?, 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6】?!笔依下勚?sup>【7】。曰:“樂王鮒言于君無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許;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樂王鮒從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舉不棄仇【8】,內舉不失親【9】,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10】。’夫子【11】,覺者也?!?br>
晉侯問叔向之罪于樂王鮒【12】, 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 聞之,乘驲而見宣子【13】,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14】。’《書》曰:‘圣有謨勛, 明徵定保【15】?!蛑\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16】,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17】,以棄社稷, 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18】,伊尹放大甲而相之【19】,卒無怨色;管、蔡為戮【20】,周公右王【21】。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準敢不勉?多殺何為?”
宣子說【22】,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23】。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24】。
【注釋】
【1】 欒


【2】 宣子: 即范鞅。 羊舌虎: 欒盈的同黨。 叔向: 羊舌虎的哥哥,又名羊舌肸。
【3】 離:同“罹”, 遭遇。 知: 同“智”。
【4】 優(yōu)游: 閑暇而快樂自得的樣子。 這兩句出自逸詩。
【5】 樂王鮒 (fu): 即樂桓子, 晉大夫。
【6】 祁大夫: 即祁奚。
【7】 室老: 古時卿大夫家中有家臣, 室老是家臣之長。
【8】 不棄仇: 祁奚曾經向晉君推薦過他的仇人解狐。
【9】 不失親: 祁奚曾經向晉君推薦過他的兒子祁午。
【10】 見 《詩經·大雅·蕩之什·抑》篇。 覺, 正直。
【11】 夫子: 那個人, 指祁奚。
【12】 晉侯: 指晉平公。
【13】 : 驛傳所用的車。
【14】 見 《詩經·周頌·清廟之什·烈文》篇。 保: 依賴。
【15】 謨: 謀略。 偽《古文尚書·胤征》篇襲用此文。
【16】 十世: 指遠代子孫。 宥: 赦宥。
【17】 壹: 指因羊舌虎這一件事。
【18】 鯀: 夏禹的父親。 殛 (ji): 誅殺。
【19】 伊尹: 商初大臣。 名伊, 尹是官名。 太甲: 商代王, 湯的嫡長孫, 太丁之子。 傳說太甲破壞湯法, 不理國政, 被伊尹放逐。 三年后, 他悔過, 又被接回復位。 大, 同“太”。
【20】 管、 蔡: 管叔、 蔡叔, 周公的弟弟。
【21】 周公: 周武王的弟弟, 名旦, 亦稱叔旦。 曾助武王滅商。 武王死后, 成王年幼, 由他攝政。 右王, 指輔佐成王。
【22】 說: 同“悅”。
【23】 諸:“之于”的合音。
【24】 告免: 告訴祁奚自己被免了罪。 意即向祁奚道謝。
【賞析】
《左傳》已經十分注意刻畫人物形象。 作者常常把人物置于矛盾沖突之中, 顯示其個性特征。《左傳》刻畫人物形象少有肖像描繪, 而是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其風采神韻, 時常寥寥幾筆, 就勾勒出輪廓, 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祁奚請免叔向》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人物叔向、祁奚和樂王鮒都刻畫得形象生動、 栩栩如生。
公元前552年, 晉國范氏、 欒氏兩大家族發(fā)生了爭奪權利的斗爭。欒盈是欒黡之子, 其母欒祁是范宣子 (士匄) 之女。 范、 欒兩家雖然是親戚, 但仍然爭斗不已, 成為世仇。 晉國執(zhí)政范宣子畏忌欒盈在晉國的聲望, 又聽信了女兒欒祁、 兒子范鞅所說的欒盈將在晉國作亂的讒言, 便利用職權逐去欒盈, 使他逃亡到楚國。 范宣子大開殺戒, 殺欒盈同黨箕遺、黃淵、 羊舌虎等10人, 囚禁了伯華、 叔向、 籍偃。
文章中首先出場的是叔向, 叔向是在這場斗爭中被殺的羊舌虎 (即叔虎) 的異母兄。 叔向在晉國素有智者的名聲, 欒盈出奔楚國之后, 他身陷囹圄。 所以有人譏刺他:“您受這樣的罪, 恐怕是不聰明吧!”叔向回答說:“同那死了的和逃亡的相比, 怎么樣?《詩經》上說:‘悠閑逍遙啊, 姑且這樣度過歲月?!@正是聰明啊。”問話的人認為以叔向這樣的智者, 竟然不能認清形勢, 及早依附范氏為不智, 但叔向以優(yōu)游卒歲, 不介入晉國諸大家族權利之爭為智。 叔向被囚, 僅僅因為他是羊舌虎的異母哥哥而無辜受到牽連。 他所謂的“優(yōu)哉游哉, 聊以卒歲”不過是叔向不介入大家族之爭的托詞, 并不是叔向真的不關心國家的興亡盛衰。 如此看來, 叔向的確是明智的。
叔向的明智更主要表現在他識別人物的深刻的洞察力。 叔向遭難之后, 樂王鮒主動來看叔向, 說:“我?guī)湍闳ハ驀埱笊饷狻!泵鎸θ绱耸⑶椋?叔向竟然不答話。 樂王鮒走的時候, 他也不拜謝。 這樣做簡直有點不近情理。 他的隨從全都責怪他。 叔向卻有一定之規(guī):“此事一定得祁大夫才行?!奔页嫉念^兒(室老)說:“樂王鮒對國君說話, 沒有不照辦的, 他主動提出要幫助您請求赦免, 您不答應; 祁大夫已經退休了, 他的話是不能打動國君的, 而您卻說一定要依靠他, 這是怎么回事?”按照室老的想法, 樂王鮒乃晉國大夫, 正在當朝,“言于君無不行”, 而祁奚已經告老還鄉(xiāng), 說話當然要打折扣, 況且遠水不解近渴, 縱然能相救, 恐怕也來不及了。
叔向的回答, 表現了他對人物品行的入木三分的深刻認識:“樂王鮒是順從國君的人, 他怎么能夠做到直言相告? 祁大夫舉薦人才時, 對外不會拋棄仇人, 對內不能遺失親人, 難道獨獨會丟下我嗎?《詩經》說:‘有正直的德行, 天下的人就都順從他?!畲蠓蚓褪钦钡娜税?”叔向對主動上門的樂王鮒一不答話, 二不拜謝, 卻對還沒有到來的祁奚寄以希望, 而祁奚果然跑來營救叔向, 叔向因此得以免罪, 事實證明了叔向看人的確高出室老諸人一籌。
文章中祁奚的品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祁奚曾以舉薦賢能稱頌于當世。 他在晉國為中軍尉, 告老時, 晉侯問什么人可以代替他, 他推舉自己的仇人解狐; 不久解狐去世, 他又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 當時人們贊頌他“外舉不避仇, 內舉不避親。”但這次, 以薦賢得名的祁奚, 卻要來保護賢才了。叔向事件發(fā)生時,祁奚已經告老退休,他聽說叔向無辜受到株連,就不顧年老體弱,路途遙遠,急忙親自趕來相救。他唯恐時間來不及,所以坐上驛站傳郵的專用快車去找范宣子,據理力陳:“《詩經》上說:‘賜給我們的恩惠沒有邊際,子子孫孫永遠保持它。’《尚書》上說:‘圣哲有謀略和功勛,要相信他保護他?!逼钷烧f:“參與謀劃而少有過失,能關懷訓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兩者叔向都具備,我們的國家就是依靠叔向這樣的人而得到鞏固。即使他們十世之后的子孫犯罪,還要追念其先祖的功業(yè)加以赦免,這是為了鼓勵有才能的人為國效力。現在叔向卻因羊舌虎的牽連,使其自身不免于罪,而棄絕國家棟梁,這不是令人感到困惑嗎?”祁奚對叔向評價之高,鮮有其匹,其營救叔向的急切心情于此可見一斑。
為了說服范宣子,祁奚又追溯史實以加強自己的論據:“從前鯀治水無功被殺,舜又起用了鯀的兒子禹;伊尹先放逐太甲而又輔佐太甲,太甲始終沒有怨恨;管叔、蔡叔被殺,他們的親兄弟周公仍然輔助成王。怎么能夠因為羊舌虎有罪就拋棄國家的棟梁之臣呢?”說到這里:“祁奚將話題引到了范宣子身上:“您若推行善政,誰敢不努力?多殺人有什么用?”
祁奚用鯀死禹繼來說明舉賢不避親仇;用伊尹逐太甲來說明太甲不以一怨妨大德;用周公輔佐成王來說明兄弟罪不相及。這一番話,引經據典,說古論今,言辭縱橫捭闔,道理剴切詳明,不由范宣子不信服。范宣子心悅誠服,與祁奚同乘一輛車,去勸說晉侯赦免叔向。
最令人感動的是文章的最后兩句話:祁奚“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叔向得到赦免,目的已經達到,祁奚竟不和叔向見上一面就回去了,不自居功高,不受拜謝,這表明祁奚為叔向說情不是為自己和叔向的私人感情,而是為國家社稷著想。這種不循私情的精神與一般的為罪犯說情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而叔向亦深明此中之義,故在赦免之后也不去向祁奚拜謝就去朝見晉侯了。兩人均以君子之誼相待。祁奚與叔向,兩人不在一處,可同有此心,做事竟是不約而同。由此看來,祁奚也不枉救叔向,所謂“惺惺惜惺惺,英雄識英雄”,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文章中樂王鮒的形象令人憎惡。樂王鮒的筆墨不多,他去看叔向時主動說:“我?guī)湍闳ハ驀埱笊饷?。”當面向叔向討好。但晉侯向樂王鮒征詢叔向有無罪過的意見時,他竟回答說:“他這個人不會背棄自己的親人,通謀的事也許是有的吧?”一句“其有焉”與后世南宋秦檜誣陷岳飛的罪名“莫須有”有異曲同工之妙。樂王鮒在文章中僅有的這兩句話,把他表里不一,曲意阿君,甚至不惜誣陷忠良的低下品德暴露無遺了。
樂王鮒見叔向,而自請免之,祁奚免叔向,而竟不見之,君子小人,相去霄壤。叔向對樂王鮒不應不拜,用來絕小人;對祁奚不告免,用來待君子。叔向知人之深,洞入肺腑。祁奚憂國憂民,愛惜人才,公正無私。樂王鮒雖位居尊貴,然而品德低下,令人不齒。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反襯,烘托等表現手法, 塑造出叔向、 祁奚、 樂王鮒三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豐富了我國古代歷史的人物畫廊。
上一篇:《古文觀止·吳定·示諸生書》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國語》·祭公諫征犬戎》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