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瀟湘夜雨》明山水詩鑒賞
唐寅
魚龍出沒吼江濤,墨染云煙不斷飄。
喬口桔洲何處是? 滿江蘆荻夜蕭蕭。
瀟湘是湘江的別名。“瀟湘夜雨”是瀟湘八景之一。自古以來,瀟湘就以水色的清幽和產(chǎn)生于其間的優(yōu)美傳說牽動著詩人的感情,而“瀟湘夜雨”,更以它所獨具的迷離朦朧的景象,神秘而凄清的氛圍,成為詩人和畫家歌詠、描寫的題材。
這首詩是明代著名畫家兼詩人唐寅寫的,他以繪畫的筆觸,表現(xiàn)出了“瀟湘夜雨”的蒼茫迷離,以及在這一自然景色中的感受和體驗。
首句寫江中景觀。作者一下筆,就用潑墨山水式的語言渲染出一幅煙水蒼茫、波瀾壯闊的景象。晦暗的江面上波濤翻滾,波濤下面似乎潛伏著一種巨大的力量,在詩人的想象中,似乎是慣于興風作浪的魚龍在作怪。一個“吼”字,又為洶涌奔騰的波濤增添了宏大的聲勢,使人產(chǎn)生了如臨其境的感覺。
次句寫江上云煙。夜幕不僅使江濤更加雄渾、神秘,也給烏云添加了濃重的色彩。烏云在夜色中象是用墨汁染過的一般,從天邊不斷地飄來。“飄”字乍看有些和上句不協(xié)調,但細細涵詠,卻是貼切、緊要之筆。它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出烏云的流動不居之態(tài),又與首句中的“吼”字有一種對比呼應作用。兩句在力度上一重一輕,顯示出江中波濤和空中烏云的層次界線,使兩種景象都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就“瀟湘夜雨”的整體來說,寫原本是朦朧模糊的,然而各種具體事物又有大致的輪廓,具有相對的清晰性。首句以“吼”寫江濤,次句以“飄”寫烏云,突出奔騰的江濤與順風而行的烏云的不同特征,顯示出兼具畫家氣質的詩人的獨到的觀察和表現(xiàn)能力。
也許是夜色愈加晦暗,也許是雨越下越緊吧,眼前的景象更加蒼茫迷離,而詩人自身仿佛也要消融于迷濛的煙水之中。“喬口桔洲何處是”這一疑問,透露出詩人產(chǎn)生的失落感,以及為克服這種失落感而企圖“抓牢”一種熟悉事物的復雜心理。然而,昔日陽光下的熟悉景物不復再現(xiàn),它們消失了,全都消失于江濤、烏云、夜雨織成的一片混沌之中。于是,一種更加濃重的孤獨、凄清、迷茫的混和感覺油然而起,而詩人的這種感受和情緒,又融進風雨聲中,歸結為“滿江蘆荻夜蕭蕭”。不僅“滿江”,而且詩人的內心和整個世界,似乎都充滿了“蕭蕭” 的蘆荻聲。
對煙水迷濛的景致,古代的詩人墨客似乎有著一種偏愛。究其原因,一是這種朦朧景象與他們復雜的心態(tài)有著某種對應; 二是這種景象特別適宜表現(xiàn)出一種失落感、飄泊感。唐寅的這首詩,就非常典型地表現(xiàn)出舊時文人的這種心態(tài)。
上一篇:杜甫《滟滪堆》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宋之問《靈隱寺》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